马克思视域中的人的本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对于人本质的认识是形而上的,把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人在他那里是没有现实性的,人只是绝对精神的表现符号,是自我意识的异化。这种对人本质的规定显然不能使他的后继者们满意。在黑格尔之后,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都做出了使抽象的人通向现实的哲学努力,但这一次次对形而上的反动又一次次地回归到形而上学。他们都没有突破旧形而上学的理论建制,即理论没有突破思想的内在性,没有从主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考察人的本质。马克思正是在批判旧哲学过程中找到了通向现实的人的钥匙一对象性活动,从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理解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分为三个时期,从早期的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到在资本论中人在本质上是阶级利益的承担者,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越来越具体,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本文旨在追溯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历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革新内在内涵,展现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性。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论述马克思早期的人的本质理论。这一部分论述了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对黑格尔的形而上的理论超越的哲学努力,鲍威尔的把人的本质解释为人的自我意识,是想找回被黑格尔遗弃的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费尔巴哈抛却了黑格尔人的本质纯理性的形而上构建,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感性的自然本性,施蒂纳的唯一者是脱离一切一般的个别,这些努力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旧哲学地基而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马克思的理论基础是现实的人,对人的考察从人自身的内在性中出离出去,放在人对外界的改造性关系中理解人的本质。实践概念是马克思的哲学基础,正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形而上的人的本质的颠覆。第二部分内容追溯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论述的思想历程。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受费尔巴哈的影响论述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描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视域里人在本质上是阶级利益的承担者。马克思是从人的现实性上考察人的本质,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人的本质越来越具体,揭示得越来越深刻。第三部分人的解放途径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必然要得出的结论。既然人的本质是由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那么寻求人的解放途径必然是从改造人所处客观环境的物质基础入手。人类的解放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致的。解放的含义是占有被剥夺的社会关系,用革命摧毁旧社会的物质基础,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人的解放最终要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目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率均迅速上升。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Force,IOT
以青海特色牦牛乳为原料乳,对意大利马背奶酪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菌种接种量为0.02%、热缩速率为2min/℃、堆酿pH值为5.1、热烫拉伸温度为70~75℃时,可制成品质较
南海长海电厂50MW的凝汽式汽轮机热力性能低,为避免机组关停,提高机组热效率,通过热电联产技术将其改造为非调整抽汽式供热机组,发电的同时对纺织工业园进行集中供热。该改造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三种高压脉冲解冻装置的比较建立了高压脉冲电场解冻装置。并通过对冰、豆腐、肉糜和肉块的解冻试验,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揭示了在高压脉冲电场
<正>简·奥斯汀的小说作品往往不涉及严峻的阶级斗争与黑暗的社会形势,她的视角往往细腻独特,具有女性文学的光辉。在《爱玛》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尝试写实性的手法,不避讳当
公共信用等级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债券信用评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研究了信用评级的用途及其重要性,介绍了信用评级的类型和国外信用评级的
人们不从马克思的哲学语言入手去理解马克思哲学是无法真正把握住它的,尽管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思想是从德国古典哲学继承而来的,但他真正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是在他感到仅仅从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历史悠久,但发展却极为
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Sobel、Robert、Prewitt、Kirsch、Gauss-Laplac等算子)主要是通过图像空域特征微分,建立不同结构的模板完成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边缘提取.而高分辨率遥感
<正>《三国演义》作为俗文学不仅在士人传播过程中呈现蜀汉倾向,就是在村野小儿及江湖接受过程中也出现同样的特征,且由来已久,绵延不绝。《三国演义》正是在其传播过程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