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年轻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生育的比例,比较乳腺癌治疗后生育患者与未生育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同时分析患者术后至妊娠间隔时间(≤5年)与其对照组相比预后差异及激素受体阳性妊娠患者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长(≤30月v>30月)后生育对无病生存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收治年龄≤35岁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年轻乳腺癌患者1108例,分析总结全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后有77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获取这部分患者术后生育情况,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两组,两组按照1:4相匹配,相匹配的两组有相似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雌和(或)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子分型以及诊断年限,最终68例术后妊娠患者与其相匹配的264例术后未妊娠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6-2014年9年间共纳入110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全组中位年龄32(5-35)岁,≤25岁极年轻乳腺癌患者占6.5%,74.5%患者就诊时处于临床I、II期,5年无病生存率为90.3%,5年总生存率为92.0%。其中68例患者术后完整妊娠,占比6.1%。2、妊娠患者年龄分布在21-34岁,中位年龄28岁,年龄≤25岁、26-30岁以及31-35岁组中术后首次妊娠比例分别为93.3%、89.5%、46.7%。3、术后完整妊娠患者68(20.5%)例,相匹配的未妊娠患者264(79.5%)例,年轻乳腺癌术后妊娠患者与未妊娠患者相比中位年龄较小(中位年龄,28ν31岁;p<0.001),且术前未生育和未哺乳比例较高(未生育:80.9%ν16.7%;未哺乳:82.4%ν24.6%;p<0.001),妊娠组患者采取保乳手术的比例高于未妊娠组(44.1%ν24.6%;p=0.002),此外术前新辅助化疗(20.6%ν7.2%;p=0.001)以及术后放疗(55.9%ν37.5%;p=0.012)患者的比例也较未妊娠组高。4、本研究共有3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复发,其中包括妊娠组3例,未妊娠组32例,妊娠组截止至随访日期时无人死亡,而对照组有7人死亡,妊娠与未妊娠患者DFS以及OS均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DFS:p=0.058,OS:p=0.152)。5、总共206例激素受体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分别为妊娠组43例,未妊娠组163例,妊娠组与其相匹配的未妊娠组的DFS及OS均无明显差异(DFS:p=0.657,OS:p=0.250),对于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妊娠组与未妊娠组OS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89),然而激素受体阴性妊娠组患者较其对照组有更好的DFS(p=0.026)。6、有30例患者术后5年内妊娠,与其相匹配的未妊娠组119例,术后5年内妊娠组中有1例复发,而其对照组有22例复发,研究发现年轻乳腺癌患者术后至妊娠间隔时间≤5年生育较未生育组有更好的预后(p=0.042)。7、68例术后妊娠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共43例,41例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后至妊娠前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间≤30月的有11(25.6%)人,其中2人复发(1人全身淋巴结、骨转移;另1人局部淋巴结复发);术后内分泌治疗>30月的有32(74.4%)人,其中1人术后骨转移。激素受体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妊娠前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长>30月较≤30月有更好的预后,两组DFS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术后生育率较低,且术后生育的患者大多数更年轻、病前无生育哺乳史、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和术后放疗的比例更高;术后生育患者与未生育患者相比无预后差异,即使激素受体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术后生育也未见更差预后,此类患者术后至妊娠前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长>30月较≤30月有更好的预后。此外,年轻乳腺癌患者术后至妊娠间隔时间≤5年生育较未生育组有更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