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的实践和调查,探索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一直在人们对情感的认识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情感教育长期以来都被忽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以Erikson(埃里克森)、Maslow(马斯洛)、Rogers(罗杰斯)等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和观点,都对教育和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从70年代起,语言学家们也开始充分认识到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一事实。而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学,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影响较深,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也较晚。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情感因素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日益凸显。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涉及的情感因素主要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动机、态度、个性、意志、自尊与自信等,本文还谈到了学习者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本文在阐述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在本校艺术类高中生中进行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从学习兴趣、态度、动机、焦虑和自信心五个方面进行设置,发现在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对其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动机、焦虑和自信心这五个方面。其中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是焦虑。学生对英语没有学习兴趣,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而成绩的不佳又影响了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从而导致了学习的焦虑;而焦虑对英语学习又有影响,从而恶性循环。而要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焦虑,关键是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起自己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于是采取了相应的策略:1)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断变化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艺术类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通过提高其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并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英语成功的期待;通过教会学生单词记忆法、预习—学习—复习等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读多听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帮助学生积极自我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2)通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力归因、帮助学生尝试成功、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肯定训练并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来使其树立自信心。最后笔者通过两次考试试卷对比分析,证明所采取的策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