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元素污染是引起河流、湖泊等的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氨氮则是引起水体环境中氮元素污染的重要组成的成分。目前对水体氮污染的治理方法多采用生物治理法,其中微生物脱氨氮在治理由低氨氮引起微污染水中起重要作用。论文研究通过采集养殖鱼类池塘中的水样、泥样、受生活污水污染的巡司河水样、水稻田中的土壤及污水处理厂的水样等含氨氮浓度在2~20 mg·L-1的样品,从中富集并分离获得具有脱氨氮能力的细菌。实验过程中采用了两种分离方法:一种是采用传统的平板划线法分离,且在氨氮浓度为1.4 mg·L-1、5.6 mg·L-1、14mg·L-1的液体培养基中对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细菌进行筛选,分离获得51株细菌;另一种分离方法为液体稀释法,在氨氮浓度分别为5.6 mg·L-1、14 mg·L-1的条件下,分别分离获得28株菌,19株菌,共47株菌,随后对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细菌进行脱氨氮效率的筛选,所用的培养基氨氮浓度分别为5.6 mg·L-1、14 mg·L-1。利用水杨酸法检测细菌去除氨氮的效果,并使用自动比色法检测亚硝氮和硝氮等的积累。经过初筛和复筛,我们得到两株脱氨氮能力相对较强和稳定的细菌O10和SD2:在接种量为107 cell·m L-1的情况下,它们在三角瓶培养体系中24 h的脱氨氮效果分别为45.7%和56.8%左右。随后对细菌O10和SD2分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菌株O10是假单胞菌属的戴尔福特菌,菌株SD2是假单胞菌属的氨氧化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菌株O10对培养基中氨氮的去除途径,结果表明该细菌对氨氮的作用中硝化作用占主要比重(41%),其次是吸附作用(32%);此外取巡司河水样研究了细菌O10和SD2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28℃,细菌接种量为107 cell·m L-1且曝气量维持在2~4 mg·L-1的条件下,两株细菌48 h内对水样氨氮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了84.3%和87.7%,它们的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