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一直是粒子物理领域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理论通过Higgs机制实现电弱对称性破缺,给矢量玻色子W和Z赋予了质量,并预言了 Higgs玻色子的存在。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和CMS实验在2012年同时发现了 Higgs玻色子,这是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研究中的重大突破。但等级差问题、自然性问题等问题的存在揭示着电弱对称性破缺的本质仍有待研究。研究电弱对称性破缺的本质,除了直接测量Higgs粒子的性质之外,还可以测量矢量玻色子散射过程。在无Higgs机制作用假设下的标准模型预言中,纵向极化的W/Z矢量玻色子散射振幅将会随能量增加而发散,最终在TeV的高能区破坏幺正性。矢量玻色子散射过程既可以用来检验标准模型电弱相互作用的物理预期及电弱破缺机制,又可以用来检验Higgs机制在规范玻色子融合、散射的电弱过程中的幺正化影响,并且可以用来探索可能存在的、除标准模型Higgs机制外的其他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机制的存在性。2015年到2018年,LHC在第二阶段运行中获取了大量数据,为深入研究稀有的矢量玻色子散射过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在LHC实验中,矢量玻色子散射包含在双玻色子和两个喷注(VVjj)的电弱产生过程中。在所有的VVjj电弱产生过程中,ZZjj的电弱产生过程具有本底低,事例重建完整的优点。这些优点及大量的数据为实现高统计显著度的测量提供了可能。本论文利用ATLAS探测器在13TeV质心能量下收集的139 fb-1的质子质子对撞数据,观测ZZjj的电弱产生过程。ZZ玻色子对可以衰变到四轻子末态和两个轻子两个中微子末态。其中,四轻子末态的本底成分单一,信噪比高,有完整的事例重建。而两个轻子两个中微子末态的分支比较大,有更多的信号事例。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四轻子末态和两个轻子两个中微子末态都进行了测量。两种末态的基准产生截面都是其相应的相空间中的产生截面。四轻子末态的基准产生截面及对应的统计误差和系统误差是1.27±0.12(stat)±0.08(syst)fb,其对应的理论预期为1.14±0.04(stat)±0.20(syst)fb。两个轻子两个中微子末态的基准产生截面及对应的统计误差和系统误差是1.22±0.30(stat)±0.18(syst)fb,其对应的理论预期为1.07±0.01(stat)±0.12(syst)fb。在两个衰变道的截面测量中,测量结果和理论预期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都符合得很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利用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可以探测ZZjj电弱产生过程。联合两种衰变末态,ZZjj电弱产生过程的观测显著度为5.5倍的标准偏差,其预期显著度为3.4倍的标准偏差。这是实验上首次发现ZZjj电弱产生过程,是矢量玻色子散射过程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ZZjj电弱产生过程的观测对标准模型和Higgs机制都进行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