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其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分布特点,分析每种疾病的疾病特点和诊疗思路,并对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不同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于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明确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部位,通过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并剔除资料不全、未经系统检查自动出院的患者。选取其中检查资料相对完善共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性别分男女两组,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分析各组之间病因分布有无差异。分析总结不同疾病的诊断方法及主要治疗手段,并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手段对于小肠出血的检出率。结果:1.本次收住的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按照出血分类,依次为肠道感染或炎症(35.6%),结直肠息肉(20.9%),结直肠癌(17.2%),血管病变(9.8%),,痔疮(7.0%),肠道憩室(6.1%),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4.1%),小肠肿瘤(2.9%)及过敏性紫癜(0.4%),前五位分别是肠道感染或炎症,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血管病变,痔疮。2.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的年龄组中以老年组最多,其次是中年组。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人数中,青年组与中年、老年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年组与老年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疾病种类分布情况不同,老年组结直肠癌所占比例最高(28.8%),青年组及中年组肠道感染或炎症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6.4%,30.0%。3.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的男性患者(52.02%)多于女性患者(47.98%),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过程中,不同病因、不同发病部位的疾病需要的检查手段不同,结直肠病变主要通过结肠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诊断,必要情况下可辅以CT检查,小肠出血在行胃镜检查及结肠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或结直肠出血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行胶囊内镜检查、小肠镜检查、小肠造影、CT检查、DSA、放射性核素检查及术中肠镜或剖腹探查。结论:1.本文中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肠道炎症、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血管病变、肠道溃疡、痔疮、肠道憩室、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过敏性紫癜。2.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在不同年龄组有差异。青年组及中年组下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病因为肠道感染或炎症,而老年组主要是结直肠癌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性别间无明显差异。3.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种的疾病所需的检查手段不同,结肠镜是各种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要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