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中学生中的接受情况。
近年来,理论界开始越来越多地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这就意味着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能动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的确,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接受,才能变成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作品。当一部沉静在历史像框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面对新的读者群时,它也才能具有新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于学校教育的干预,中学生是中国现代文学接受群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现状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他们作为特殊的接受群体,在接受现代文学作品时具有固定性和被动性的特点。换而言之,与成年人灵活主动的接受不同,他们是在一定的指导下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接受的。而长年以来,我们在引导中学生进行现代文学接受时,却出现了单一化、概念化、成人化、复杂化等问题,使得中学生眼中的许多现代文学作家及作品让他们难以亲近。这种距离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
事实上,在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有很多作品完全可以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审美需求,能够引导中学生走近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这对于在今天继续保持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活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