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创伤的止血、止痛,预防感染以及愈合是治疗创伤的关键。但常用的外伤药品中存在不足。如消毒剂(碘伏等)、创可贴的使用,可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但并不能减少创伤疼痛;外用利多卡因乳膏和气雾剂,可起到止痛作用,但控制感染差;其它以中药提取物为主药,大多为医疗器械类,质量控制标准不严格;外用药品剂型上多为软膏、搽剂,给药存在不便。因此,研制一种兼有杀菌消毒、止痛、促愈合且使用方便的外用制剂成为临床需要,此种新型高效、安全、方便的皮肤创伤用药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抗菌生物成膜材料是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功能材料,主要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是未来抗菌成膜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研究的热点。由于壳聚糖不溶于水,溶液呈酸性且比较粘稠,作为成膜材料制备水溶性喷膜剂时有很多局限。而壳聚糖盐酸盐是一种水溶性良好的成膜材料,成膜后抗炎杀菌、止血止痛,而且生物相容性好,能被组织重新吸收,使其作为水溶性液体创伤成膜材料时具有显著优势。本课题采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的壳聚糖盐酸盐作为成膜材料,利用壳聚糖的止血、止痛、抗炎、杀菌作用,结合喷膜剂的剂型优势,通过添加局麻药利多卡因,抗菌药莫匹罗星,制备新型的外用创伤用药,即复方消伤痛喷膜剂。将制得的溶液喷洒在损伤、破损皮肤表面,能形成一层可被吸收的透气薄膜,能延长药物的停留时间,止痛止血,隔离空气,保护伤口,同时还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加快伤口愈合。通过正交试验以成膜性为主要指标确定复方消伤痛喷膜剂处方及制备方法,并对其建立质量标准以及对其促伤口愈合作用、抑菌性、镇痛性等功能进行药效学研究以及刺激性和安全性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新型高效、安全可靠的皮肤创伤用药。研究内容: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复方消伤痛喷膜剂的处方组成;对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建立质量控制标准;采用抑菌性实验、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促愈合实验等对所研制的复方消伤痛喷膜剂进行药效学评价。研究方法1复方消伤痛喷膜剂的处方工艺的筛选以壳聚糖盐酸盐、PVPK30为主要成膜材料,添加少量HPMC为辅助成膜材料,乙醇为溶剂。喷膜剂要求为:喷出前为溶液状态,并能以雾状喷出,可快速成膜,且形成的生物膜通气性良好。本课题通过初步考察后再通过正交试验,以能否成膜和成膜时间作为指标来对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和优化。2复方消伤痛喷膜剂的质量标准的建立喷膜剂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有关膜剂的一般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喷膜剂中两个主药利多卡因和莫匹罗星的含量,并对制剂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考察。3复方消伤痛喷膜剂的药效学研究(1)抑菌性实验以临床创伤感染常见的细菌为受试菌种,采用纸片法,以抑菌圈大小比较与阳性对照药物的抑菌效果;并应用连续倍比稀释法,观察最低抑菌浓度(MIC)。(2)镇痛实验--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用药前反应潜伏期。喷涂给药以舔后足为镇痛指标,记录用药前反应潜伏期。比较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复方消伤痛喷膜剂与其他对照组之间老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评价其相应的镇痛效果。(3)促进伤口愈合实验制备SD大鼠急性机械损伤模型,以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对创伤皮肤进行HE常规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研究结果1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当处方含量为壳聚糖盐酸盐3%、PVP3%、HPMC0.3%;乙醇溶液的浓度为30%时,喷膜剂成膜性良好。2在流动相为0.5%磷酸二氢铵-甲醇(40:60),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0±0.5;流速为1.0L·min-1;测定波长为222nm;柱温:30℃,等色谱条件下,利多卡因和莫匹罗星分离度良好,在25.0μg·mL-1~400.0μg·mL-1范围内,两者的线性关系均良好,利多卡因平均回收率为为100.14%,RSD为1.21%,(n=9);莫匹罗星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3%RSD为0.57%,(n=9)。3(1)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性试验研究,复方消伤痛喷膜剂相比其他对照组抑菌圈更大,抑菌效果更好。(2)小鼠热板法试验,含利多卡因的喷膜剂较含达克罗宁的喷膜剂的镇痛效果更好。(3)促愈合实验表明复方消伤痛喷膜剂喷涂给药能明显加速皮肤创伤愈合。结论复方消伤痛喷膜剂处方稳定,工艺可行;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消伤痛喷膜剂的质量控制;复方消伤痛喷膜剂抑菌性、镇痛促愈合效果良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