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现阶段福建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系统梳理了有关福建田径发展的历程进程:分析整理了福建省地理、气候、人文、社会环境对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结果;系统地剖析了当前福建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探索影响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福建省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以促进福建省成为海峡西岸田径强省、体育强省。主要结论:1、可持续发展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形成的有关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是先进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福建田径后备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2、福建竞技田径水平经过了发展、提高、滑坡和恢复的过程。福建田径在八十年代持续、高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后成绩急剧下降,十运会后进入恢复发展阶段。3、福建田径运动员人材选拔,经历了从自然选、集训筛选到各层次精选3个阶段,也就是由教练员凭经验选材,发展到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相结合的较为科学的选材。4、福建省所处的纬度、气候、地貌特征在一些优势项目上对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福建省又拥有良好的体育人文社会环境资源,这些自然、人文、社会优势资源是福建省田径项目发展的动力,如果充分地挖掘和保持这些优势资源,可以促进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5、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内在的优势有:在发展田径运动过程中积累的许多经验、大量的潜在资源、三个总局命名的“田径之乡”体育文化的积淀、大量未被发掘的“后备人才库”等。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和近年来福建经济迅速发展态势给福建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6、福建省的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一些体校、少体校存在重运动训练,轻文化学习,学训矛盾突出的现象;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选材体制;体育科研与训练结合不足: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少,参赛机会少;部分教练员的能级层次不足;后备人才成材率低;经费不足:输送渠道不畅通:项目设置与布局不合理;对后备人才急功近利进行早期大强度训练等问题;省重点田径传统项目学校,长期以来在培养和选拔田径后备人才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田径后备人才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也未达到预期的培养田径后备人才的效果。7、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体制改革入手,通过一系列对策来促进福建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明确培养目标,改革竞赛制度,完善输送人才的激励机制,创建良好的后备人才培养环境;加强文化教育,妥善解决学训矛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合理安排运动训练时间,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建立后备人才评价与管理系统:建立人才档案: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状况;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改善训练条件;试行教体合一,发挥传统校的作用,探索培养新路子;优化项目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