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观察两部分。文献综述:综述一回顾了近十年来有关代谢综合征(MS)与心血管病关系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出MS患者易发心血管病,其相关发病机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素三个方面,MS的组成成分在心血管病的发生、进展中也存在一定的作用,而遗传因素可能存在作用。综述二比较系统的总结了近年来MS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概况,主要从MS及合并不同疾病的证候特点,中医证候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目前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简要评述。临床观察:目的:了解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比较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与不合并MS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有无差异,分析中医证候、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S组成成分与终点事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纳入5家医院冠心病稳定期患者1503例,按照预先制定的研究者手册和病例报告表(CRF)填写相关内容,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入组后半年、一年的随访观察。终点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因不稳定心绞痛需血运重建治疗(PCI或CABG);因不稳定性心绞痛需住院治疗。将入选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MS与不合并MS两个亚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冠心病稳定期患者总体证候特点及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患者证候特点,中医证候与事件的关系,部分生化指标与事件、证候的关系。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共观察冠心病稳定期患者1503例,合并MS组896例(59.6%)不合并MS组607例(40.4%)。合并MS组男性559例(62.4%),女性337例(37.6%),平均年龄62.3±9.1岁;既往有糖尿病史374例,占41.7%;既往高血压病史633例,占70.6%;既往高脂血症病史621例,占69.3%。2.证候特点分析: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存在本虚标实的1233例,占82%,单一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痰浊>气虚>阳虚>阴虚>气滞>寒凝,其中前三证型出现频率均高于50%,复合证型中以痰浊血瘀与气虚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患者有本虚标实的741例,占该组人群的82.7%,单一证型出现的频率趋势与冠心病稳定期相同,复合证型出现频率也以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最高,但与不合并MS患者相比更多见气虚证(P=0.007)和气虚血瘀证(P=0.025)3.终点事件分析:①在72例(4.8%)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中,合并MS组48例(5.4%),不合并MS组24例(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②冠心病稳定期患者,FPG≥5.6mmol/1较FPG<5.6mmol/l更容易发生终点事件(P=0.007),TG≥2.26mmol/1比<2.26mmol/1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P=0.040);③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患者:伴有本虚更容易发生终点事件(P=0.021);伴有阳虚痰浊证[P=0.002,OR=7.866,95%CI(2.168,28.542)]、气虚血瘀证[P=0.008,OR=4.234,95%CI(1.456,12.314)]较不伴有这些证型1年内发生终点事件风险明显增加;hs-CRP≧3mmol/1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终点事件(P=0.004),为hs-CRP<3mmol/1的2.077倍[P=0.018,0R=2.077,95%CI(1.136,3.797)];hs-CRP≧3mmol/1时,伴有阳虚证的患者更少(P=0.012),伴有气滞阳虚证(P=0.006)、气滞阴虚证的患者(P=0.039)也较不伴有这些证型的患者少,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①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的总体证候特点是本虚标实,常见单证要素为血瘀、痰浊、气虚,痰浊血瘀与气虚血瘀为常见复合证型,与冠心病稳定期不合并MS比较,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更多见;②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与不合并MS患者1年内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冠心病稳定期FPG≥5.6mmol/1或TG≥2.26mmol/1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终点事件;③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患者有本虚更容易发生终点事件,伴有气虚血瘀证或阳虚痰浊证发生终点事件风险增大;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风险;hs-CRP≥3mmol/l时,伴有阳虚证、气滞阳虚证、气滞阴虚证的患者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