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笔记研究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abc258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中国笔记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内容的广泛和结构的完善,都标志着笔记这一文体的完全成熟。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宋代笔记的研究还集中在对笔记的点校和整理方面,而对笔记本身的探讨,似乎还相当不够——宋代笔记断代史研究著作屈指可数;笔记通史研究虽然提纲挈领,但其中的宋代部分内容薄弱,无助于我们对宋代笔记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作更如深入的了解。因此本文试图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和思路,为推进宋代笔记研究的发展,做出一些初步尝试。全文分为五章,各章的研究重点,大致如下:第一章对笔记的概念及笔记的范围进行辨析。目前,关于笔记的定义及范围问题,言人人殊,未有定论。本章首先综合学界关于笔记的各种现有观点,尝试作出自己对笔记的看法。第二章处理宋代笔记的分类问题。首先考察了《四库全书总目》对宋代笔记的划分情况及分类特点。其次,笔者将介绍学界现有关于宋代笔记的各种观点。最后,尝试作出笔者个人对宋代笔记的分类。第三章考察宋代笔记本身的发展和流变过程。大致概括如下:北宋前期盛行有关唐、五代十国的政事笔记和逸闻笔记;北宋中叶盛行党争笔记,同时出现文艺类与私密性笔记;南渡前后时期多为反映爱国忧患与反思历史的笔记,以及关于金国的出使笔记;中兴时期以中兴思想为中心的史料笔记、出使笔记和游记体笔记比较盛行;南宋末期的文人开始撰写有关南宋都市文化的笔记。第四章研究宋代笔记的特征中“私密性”倾向。迄今为止,学界业已肯定宋代文人把视线由历史或朝廷之类的宏大题材移向自己或其周围之类的微小题材,认识到笔记的“私人”和“通俗”特征,但对其特征的概括总结和对其特征意义及对具体作品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文人记录下自己生活上的细节,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意味着文人开始认识到私人的生活空间,作者不再在文章的背后存在,而是积极地使自己出场于文章的前台。从这个角度出发,本章将探讨文人如何把自己作为叙述的对象,探究如何发生以及如何发展的线索。第五章研究宋代笔记的价值与影响。宋代笔记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与前代笔记相比,宋代笔记在作者的人数和范围、笔记著作的数量、笔记中涉及的内容方面都大大增加。本文将从史学、文学、学术的角度来考察宋代笔记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关注宋代笔记的私密性要素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最后,本文还将考察传入韩国的宋代笔记的版本状况,以及韩国古代稗说创作及其与中国笔记文学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传统的教学过
目的 根据临床应用的需要,探索一种新的腰5骶1(L5/S1)椎间盘穿刺入路方式—经腹穿刺入路,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一种新的介入治疗途径。同时通过应用解剖学研究,提供L5/S1椎间盘
由美国新媒体联盟(NWC,New Media Consortium)发表的2013年《地平线报告》(Horizon Report)不断强调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建立,并把在教育领域不断引起大家关注的“翻转课堂(Flip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诗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依据。目前学界,该理论多应用于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对现代诗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图形背景理论,以新月派诗歌代表人物徐
<正>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不外是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及脾胃虚弱,其主要病变在于脾胃《。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
目的: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麻醉药物对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对于减轻炎症过程中组织的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观察了异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分析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结合成都工业学院实际,融合职业资格认证,提出将教学内容分基础、进阶、高级3部分,实验按验证性、探索性和综合性3
目的 探讨氯普鲁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用于硬膜外间隙阻滞时两种药物的最佳配伍浓度及合理用药量。 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R,C1-R1,C2-R1,C1-R四组,每
通过对《窦娥冤》情节安排之偶然率与必然率的分析,揭示其第四折对元代官僚队伍昏庸混乱、司法制度瘫痪崩溃的批判的写作意旨,探明全剧揭示时代与制度的悲剧以及人被彻底毁灭
目的:比较三黄颗粒与素代三黄颗粒对足跖肿胀和棉球肉芽肿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建立足跖肿胀模型,昆明小鼠建立棉球肉芽肿模型,各组大鼠、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三黄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