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念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它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情感表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国都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民族、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对这些烈士的纪念已成为社会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近代以来,各国纷纷在烈士埋葬地兴建纪念性陵园,并经历了几次修建高潮。我国的烈士陵园在不到一百年的发展时间里,已遍布各省市,其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呈现出范围广、数量多的特点。   烈士陵园的外部空间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纪念性活动的主要场所。发展至今,其结构和组成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的创作模式却大同小异,对相关的设计很少有人谈及和总结。陈旧而单一的空间设计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观,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国外,近几十年间出现了一批新的关于纪念性外部空间的研究理论和优秀作品,这对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设计的研究给予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参照,并激发了创作活力。本文重点对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设计的手法和创作模式进行论述,探讨其相关特征,旨在提高我国烈士陵园空间的设计水平,为今后此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   本篇文章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总述了论文写作的背景、研究目标、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第二部分,引出烈士陵园和烈士陵园外部空间的相关概念,并对本论文研究对象进行限定。通过本章,我们可以了解烈士陵园的缘起以及发展状况,并对我国烈士陵园的外部空间有大体的认识。   第三部分,阐述当代对烈士陵园外部空间设计有影响的相关理论和思想,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以求论证能做到有理可查,有据可依。   第四部分,根据作者自身的实例调研,和大量详实的资料收集,归纳总结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创作的特点,并对国内外烈士陵园外部空间的创作手法进行比较。本章为全文的重点。   第五部分,结合工程实践,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创作手法进行探索,并阐述了笔者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相关体会。   第六部分,结合当代国外纪念性空间的发展动向,提出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创作可能出现的几种发展趋势。   文章通过以上的论述、概括和分析,总结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创作的特点,并展望我国烈士陵园外部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城市公共空间被喻为城市的“客厅”,支撑着城市市民的各种行为活动,是整个城市活力的集中体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空间已无法满足城市和人们对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很多城市中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历史建筑的无存而消失,它们能否得到良好合理的利用直接影响着城市文脉的延续以及城市历
广州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即为我国南方内外贸易中心,商业发达,城市繁华。即便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中期,仍为对外通商唯一口岸,商贸活动从未中断,城市商贸积淀深厚,街道发展臻
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建设史中,新城建设都占有很大的份量。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新城的建设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新城建设在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阶段现在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当今中国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老年公寓作为一种新兴的养
西关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中心区之一,也是城市传统风貌保留最完好的城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西关地区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加,城市的步行空间受到挤压,人与车的矛盾愈演愈烈。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场馆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量体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使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总
图书馆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图书馆建筑象征着我们人类的一种信仰:知识是传承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永恒力量。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革命的不断发展,现代新型图书馆提供的数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其中住房是人类蔽风雨、御寒暑、饮食起居、繁衍后代的场所,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现代会展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如今随着经济时代的飞速前进,会展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会展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会展建筑的建设,会展建筑作为承载会展活动的重要建筑形式,是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