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将围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优化和组合的措施,它能有效的减少手术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从而达到病人加速康复的目的。加速康复外科已成功应用于胸外科、结肠外科、骨科、妇科、泌尿外科等诸多外科领域,有效性与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普胸外科围手术期导尿管管理也属于加速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加速康复外科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管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于肺部手术患者,预防术后发生尿潴留、膀胱意外等情况的发生,术中及术后留置导尿已经成为常规。加速康复外科需要围手术期流程优化,管道管理中胸腔引流管已经发生了改变,而留置导尿管仍沿用传统方式(麻醉前或后置入,术后24-72小时拔除)。传统观点认为,术后留置导尿能有效预防术后因麻醉原因导致的排尿困难。但同时这种观点也有很多弊端,膀胱三角及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对触觉、痛觉非常敏感。大多数患者术后出现尿道刺激症状,甚至躁动。因此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前瞻性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3-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病区在VATS下行肺部手术患者159例,为探讨肺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无痛性留置导尿或不留置导尿管的临床优势。方法:根据前瞻性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3-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病区在VATS下行肺部手术患者159例,根据患者手术结束麻醉苏醒前是否留置导尿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导尿组)、实验组(包括实验组A(麻醉后留置导尿,手术结束后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和实验组B(围手术期未留置导尿管)),手术方式主要包括VATS下行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肺袖切等;运用围手术期的康复理念,包括术前术后加强宣教、床上练习小便习惯、微创手术、短时间禁饮禁食、PCA镇痛泵+切口局部麻醉浸润、震动排痰仪、弹力袜、进食时间早、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拔除引流管;简易呼吸训练器肺功能锻炼等,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麻醉输液量、尿量、出血量、尿道舒适度、尿道刺激、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术后尿WBC、尿潴留、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等,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本研究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在2017年3-9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病区在VATS下行肺部手术患者共159例,包括肺叶切除患者77例,肺楔形切除70例,肺段切除11例,肺袖状切除1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50.6±8.9岁,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依次随机纳入对照组(常规导尿组)78例和实验组81例(包括实验组A(手术结束后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30例)和实验组B(围手术期未导尿管)(51例)。对照组全身麻醉苏醒后诉尿道刺激发生(52/78)明显高于实验组B(3/5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并且对照组和实验组A关于尿道刺激发生率[(52/78)VS(12/3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B组术后尿道舒适度0度(49/51)明显优于实验A组(17/30)以及对照组(24/78),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B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5.5±2.1)d vs.(4.3±1.4)d,P<0.01];且术后躁动情况的发生率对照组(16/78)与实验B组(3/5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尿失禁的发生率在对照组(4/78)与实验A组(1/30)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失禁的发生率在对照组(4/78)与实验B组(4/51)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常规WBC在对照组(117.8±292.0)与实验A组(19.8±38.4)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尿常规WBC在对照组(117.8±292.0)与实验B组(16.5±28.8)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关于术后导道0度舒适度(24/78 VS 66/8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尿道刺激的发生率在对照组(52/78)与实验组(15/8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78 VS 1/81)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1);且尿失禁的发生率在对照组(4/78)与实验组(5/81)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无留置导尿或者仅术中导尿未增加尿潴留及尿失禁,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术后躁动发生,减轻痛苦,且能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和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