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低碳”、“节能”理念的提出,生态型校园的出现成为必然,生态设计也因此成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主流方向。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资源为特色,以生物研究为优势,多学科多领域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随着学校建设的高速扩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面临新时代的发展与更新。而作为四川农业大学“一校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校区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关键时期,校园景观环境已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文章旨在通过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景观被动式生态设计,一方面塑造具有一定场所精神的高利用率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校园景观环境;另一方面以生态、合理的植物配置营建高舒适度、高环境适宜性的教学实践基地,希望可以为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设计理念与可行方案,为今后类似的校园教学实践基地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为实现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校园景观环境现状和使用人群行为活动分析,结合师生使用需求,采用被动式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校园景观进行合理设计并对教学实践基地植物进行生态配置。本文将被动式生态设计的理念运用于校园景观空间设计中,主要成果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校园场地分析;根据校园景观环境现存的主要问题,确定了优化设计地块的选择;针对校园现存的空间组织欠佳、空间使用率低的问题,采用被动式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优化了校园空间布局;以地面文化浮雕为载体,结合校园历史文化,解决了校园场所精神缺失、人与景观缺乏融合的问题。此外,对于被动式生态设计在教学实践基地植物生态配置的应用方面,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在校园景观空间布局优化设计和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各学院教学所需,进行了教学实践基地的选址;根据光合有效辐射(PAR)范围及其差异性分布,将成都校区教学实践基地分为三大区域;基于相关辐射分析及不同区域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分布,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习性、形态特征,针对教学实践基地三大区域,分别提出了植物群落结构优化与植物配置模式:结合成都校区各教学实践基地的不同空间布局要求、使用功能和实践需求,将被动式生态设计在教学实践基地植物配置研究中的成果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成都校区各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不同区域植物的生态配置中,解决了成都校区校园植物配置无法达到教学实践需求的现实问题,为今后类似校园景观植物配置提供了有别于景观美学角度的新视角和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