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预测模型,可以在早期更加准确地预测行介入栓塞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同时与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Scale,WFNS)和a SAH入院患者的预后评分(prognosis on admission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AASH)量表进行比较,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行介入栓塞治疗的2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患者的人口特征、既往史、影像学资料、动脉瘤形态特点、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将纳入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进行分析后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再将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行介入栓塞治疗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Bootstarp方法绘制的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其与WFNS分级和PAASH量表进行比较,分别绘制各自的(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出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进而验证其精准度。结果:1、在本研究建模组的273例患者中,预后不良的有62例(22.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NLR、Hunt-Hess分级、改良CT-Fisher分级、宽颈动脉瘤和C反应蛋白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NLR≥7.16(OR,15.277;P=0.001)、Hunt-Hess分级III级(OR,5.454;P=0.001)和IV-V级(OR,19.639;P=0.001)、改良CT-Fisher分级III-IV级(OR,8.345;P<0.001)和CRP>5mg/L(OR,3.614;P=0.001)是行介入栓塞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2、利用这4个因素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优化及验证。建模组的AUC为0.929(P<0.001,95%CI:0.893-0.964),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80.6%。验证组的AUC为0.892(P<0.001,95%CI:0.821-0.964),提示预测效能满意。采用Bootstarp方法绘制的校准曲线显示了预测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有一致性。最后分别与WFNS分级及PAASH量表对比,WFNS分级AUC为0.814(95%CI:0.741~0.866)及PAASH量表AUC为0.808(95%CI:0.735~0.880)。发现建立的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可以早期更加准确地预测行介入栓塞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