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事物。美学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美学与思维及意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活动是愉快的情感活动,美感的愉悦有助于人们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美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接受美学开始进入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接受美学倡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应当考虑到另一个“信息接受者”,那就是译作读者。再现原作的美是翻译的灵魂,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审美主体,译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直接关系着译作能否准确传达原作的艺术美。美学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翻译研究中,美学大师朱光潜的美学翻译实践和美学研究历程增强了美学翻译和美学研究之间的互动性,其对中国现代美学有着独特的贡献。近年来,刘宓庆、奚永吉、毛荣贵等学者关于翻译美学的系统阐述将翻译美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从美学视角对翻译实践中的诸多优秀译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不同译本的可能性从美学视角展开了详细论述;也有学者从美学视角对广告、儿童文学等文本的翻译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从美学视角对翻译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进行了探讨。但是涉及美学与英语学习、翻译,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论文从美学视角对我国本科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建议,丰富关于美学和翻译的研究。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基本理论构想》中提出了“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提出了译者具备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毛荣贵在其著作《翻译美学》中论述了汉英语言的美,并揭示了美学对培养翻译能力的重要指导作用。从美学视角来看,审美活动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所谓审美意识,包含一般所说的美感(审美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心理等等。在培养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学生审美意识积极参与翻译审美活动,对原文进行审美感知、审美认识和审美判断,学生对原文的审美掌握取决于他的审美意识水平,学生的审美意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对原文的审美进行完整,深刻的把握,译文的质量就也越高。2006年,教育部批准三所大学开设翻译专业本科班,之后,又批准了多所大学开设翻译专业本科;翻译本科专业获批准形成了完整的翻译专业教学培养体系。国内翻译教学和翻译课程设计的研究近年来空前繁荣。然而,繁荣中也隐藏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许多翻译系和设有翻译方向的英语专业的本科翻译教学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问题逐渐被关注:课程的开设忽视了翻译学的学科特点及美学对于翻译的指导作用以及美学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方面的影响。由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开始了本科翻译专业的13所代表性高校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类分析,并基于美学对课程设置提出建议,以期对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其课程设置中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功,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提升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鲜有课程设置包含中国文学与审美意识,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的课程设置中有中国文学与审美意识,涉及到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外语类高校的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方面很少涉及。课程设置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此,笔者从美学视角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进行解读,分析了课程设置理论、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结构对本科翻译专业培养翻译人才的影响;揭示美学对提高翻译能力的重要指导作用;并从美学视角提出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建议。从美学视角来看,本科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中英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个理性的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美学对于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指导作用,在核心课程及相关课程中都应该增加与美学相关的课程,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母语水平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美感愉悦中提高着学生的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