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频发的气象灾害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急需应对的严峻挑战,灾害究竟带来了多少损失,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备受各界专家学者们关注。气象灾害的影响机理虽然复杂,但对灾害损失的评估方法,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的探索和提炼正逐渐走向成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比例系数法;(2)计量经济学法;(3)投入产出法;(4)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5)线性规划模型:(6)实地调查分析法。纵观已有研究,目前对气象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参照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结合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成本节约性、实际可行性、结果可信性三个角度出发,从以上方法中筛选出了三类适合气象灾害经济损失定量评估的方法,分别为计量经济学中的代表性方法一哈罗德多马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文章结合实际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特大气象灾害对上述三种方法进行了相应地改进并用以实证分析,具体改进过程体现在:(1)针对哈罗德-多马模型,通过考虑不同跨度的影响周期及不同的社会折现率,反映指标选取对损失评估结果的影响;(2)针对现有投入产出模型,考虑到气象灾害的影响不会局限于单个部门,推广得到了多部门关联损失传导模型,并就灾害的长期影响趋势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各部门灾损定级结果;(3)针对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直接经济损失与部门产值构建灾害冲击参数,并将参数整合进模型中,用生产效率的变化来体现气象灾害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文章通过三种方法的实证分析结果比较了各类方法的适用效果,得到如下结论:(1)哈罗德—多马模型适用于对气象灾害损失的初步判定,其计算过程简单快捷,但评估结果略显粗略,只能给出一个总值,却不能细化到局部;(2)投入产出模型无论从成本还是时间上来看,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可以将损失细化到各部门,评估结果较计量经济模型更为精确,但不足在于该模型以投入与产出为线性关系为前提假设;(3)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不仅涵盖了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点,而且整个模型采用非线性的嵌套模式,能弹性地从宏观与微观经济层面给出多个响应指标的变化,但是对数据的要求很高,整个过程耗时较长,效率明显低于前两种方法;文章最后立足于灾后,就减灾对策进行了思考,指出防灾减灾需要制度、技术、角色定位等多方面的系统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