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果,具体体现在资产规模急剧增加、机构数目不断扩张、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监管的日益健全。总体来讲,金融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重视,并且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认同金融体系具有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也存在着分布不均、区域差异较大的现实状况,进一步扩大了区域经济失衡,有悖于我国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目标。因此研究区域金融发展问题可以从金融战略布局的角度,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战略转型提供分析思路,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区域金融发展问题,尤其是用实证方法分析区域金融差异时,不可避免的要用金融发展指标来量化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因此构建客观合理的区域金融发展指标对于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至关重要。通过回顾以往的金融发展指标,本文发现经过几十年来学者的研究,金融发展的指标不断丰富,不仅可以从总量水平上衡量金融部门规模,还可以测度金融深度、金融效率等方面。这些指标被广泛使用,对于研究金融发展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这些指标仍然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例如理论与量化测度不完全匹配、无法直接测度金融发展的功能,再例如基于宏观数据构建、缺乏微观基础,此外缺乏专门测度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出现了套用国家层面金融发展指标分析区域问题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对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客观性,并且也无法为进一步深入探究金融发展的作用提供相应的实证支持。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构建能够测度金融发展功能的、具备微观基础的、专门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因此在构建指标时,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理论中关于金融发展功能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发现金融体系具有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动员储蓄配置资金、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本文认为金融发展指标应当具备测度上述功能的效果。而构建具备微观基础的金融发展指标,需要基于企业数据构建,因此需要寻找一个联系企业行为与金融发展功能的结合点,本文认为金融发展的功能可以有效改善企业所处融资环境,能够使企业在面临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时便利的筹措资金、扩大投资、增加产出,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所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会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和生产行为。因此,可以通过将金融发展功能与企业投融资行为和生产行为相结合,构建具备微观基础的、测度金融发展功能的指标。此外,本文是要构建区域金融发展指标,因此结合区域之间金融差异的来源,本文从三个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功能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一是企业的债务融资偏好,如果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债务融资成本更低,企业会更为倾向债务融资;二是企业的融资约束,区域金融发展会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约束;三是企业利用资金资源的效率,即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能改善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为当地企业扩大投资、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出提供资金支撑。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采用上市企业数据以及工业企业数据库,通过计算债务融资倾向、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以及利用资金资源的效率,来反应企业所处区域金融体系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从而通过企业微观数据构建了测度金融发展功能的区域金融发展指标,并且分别计算了东、中、西部以及各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实证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企业债务融资倾向最强、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最低、使用区域金融资源的效率最高,因此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分省的计算结果也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说明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一,并且金融发展差异确实影响了当地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和生产行为,进而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实证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失衡问题提供了金融研究视角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