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证保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国外引入的制度,其后在我国逐渐发展,并以分期付款保证保险、购房贷款保证保险和购车贷款保证保险为典型。保证保险对各方当事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产生时间短,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整和规范,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理论界的观点针锋相对,实践中的业务操作不甚规范,司法判例也忽左忽右。近年来不断有各种研究保证保险的文章见诸报端,可见这一制度已成为受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其进行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多集中在保证保险的性质,就保证与保险进行平行对比,以当事人的关系、独立性、法律适用等为理由,确定其保证或者保险属性。笔者认为从不同法律关系的对比的角度分析法律性质是逆逻辑的,要研究保证保险的性质,应该从保险的概念出发,从保险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保证保险进行分析,得出保证保险的各个要素均符合保险要素的一般规定,从而明确保证保险的保险属性。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保证保险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从保证保险的历史沿革、概念和种类三方面进行介绍。在历史沿革部分主要对美国、法国、日本和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保证保险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国内外不同国家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保证保险业务处在怎样的一个发展阶段,并从先进国家引进对我国保证保险发展有意义的制度。在对保证保险的概念进行梳理时发现,由于对保证保险的性质存有争议,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通过对不同定义的整理为后文对保证保险性质的界定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在对保证保险的分类上,参考了不同学者的观点,给出了大体的分类。第二部分,保证保险的性质。由于法律规定的空白,加之实际操作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保证保险和保证担保制度,引发了对于保证保险性质的激烈争论。保证保险在本质上到底是属于保险还是保证?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观点并阐述了各自的理由。主要有三种观点,“保险说”,此说认为保证保险在本质上属于保险,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保证说”,此说认为保证保险在本质上是保证,只不过是借用了保险的外衣;“混合说”,此说回避了保证保险的性质问题,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声明在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解决上同时适用保险法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在对三种学说进行分述的同时列举了相应的司法判例。通过这一部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清对保证保险性质争议的焦点,并为后文对保证保险进行性质界定提供依据。第三部分,保证保险法律关系。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从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保险标的和保险利益、保险事故和保险中代为求偿权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保险的基本要素对保证保险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保证保险是保险的一种。此部分分析的重点在于保险利益及其归属,“保险说”和“保证说”争议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保证保险中的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本文通过对保险标的及保险利益的深入分析得出,在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应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通过对保证保险中保险人的代位追偿权的分析,为我国保险法中代位求偿权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保险法的完善有所裨益。第四部分,保证保险与相似制度的比较。在明确保证保险的保险属性的基础上,通过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信用保险、保险保证制度等相似制度的比较,进一步分析各个制度的相似尤其是不同之处,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保证保险制度的保险性及其独立存在的价值。这部分重点在于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制度的比较,从主体、性质、内容、独立性、责任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以及取得的对价方式等方面对保证保险和保证担保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清了保证保险和保证担保的不同之处,从而避免把二者混为一谈。第五部分,我国保证保险的现状及完善。保证保险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控规制,造成实践中风险分担十分不合理,加之个人信用的缺失和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到位,使得保证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障碍。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立法完善和个人征信体制的建立的方面提出对保证保险制度完善的建议,希望通过制度的完善为保证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国内外情况的简介,大体上看出我国保证保险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并了解保证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保证保险与保险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保证保险的保险属性,通过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对比分析排除了保证保险的担保属性,再通过保证保险与其他形似制度的比较肯定了保证保险独立的存在价值。最后,通过保证保险业务与其他保险业务的对照,发现保证保险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