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来看,需求就是动力;从经济学来看,需求就是市场。作为过剩经济和美学泛化时代标志性建筑的商业步行街,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满足人们合理的消费-审美需求,但是,国内的一些商业步行街却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偏移了这一双重需求,致使步行街大量闲置,变成了“不行街”。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在详审的理论分析和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应对策略。本研究首先清厘了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诞生因缘、历史发展及当代形态,指出现代商业步行街产生于都市空间人和汽车的争夺战,这一典型的现代性事件使它在原初意义上就被赋予了一种人文关怀的价值承诺;随后,随着商业元素的不断引入,步行街才被戏剧性地改造成“商业步行街”,这一演化也是现代都市空间日益增长和集中化的消费需求的映现;而到了当代社会,即在过剩经济和审美过剩时代的双重语境中,大众需求不再只是偏向于消费的一方面,步行街还必须反映消费大众各种形式的审美需求,因此,综合考虑人们消费和审美的双重需求,就变成了步行街文化建构的一个原则性问题。(第一章)其次,本研究对此一原则作了详审而严格的理论论证,指出由于消费和审美在当代语境中的双重过剩(经济学上出现了“消费社会”、“丰盛社会”、“过剩经济”,美学上出现了“美的滥用”、“美学泛化”、“审美的通货膨胀”等等),二者之间的关系已呈现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摄、耦合状态,这是二者的传统意涵在当代语境中“内爆”后的必然结果。我们将这一共时互逆的关系模式概称为“消费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消费化”。在此意义上,消费和审美已经结成了一种必然的连带关系,如果失之偏颇,就意味着失之全部,如果攻其一端,就意味着全盘崩溃。本研究还指出,步行街文化就是一种消费-审美文化,对于步行街的文化建构必须要回归到其本质属性上来。(第二章)再次,本研究对消费与审美之间的均衡性关系作了词汇调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步行街的文化建构原则。(第三章)再次,本研究在深刻分析步行街文化建构原则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具体实施问题,指出步行街的文化建构必须在执着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理性诉求的同时,体现出审美化和艺术化的价值理性诉求,把商业步行街打造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商业活力”与“美学感觉“的统一(让·波德利亚语)、购物中心与旅游景点的统一、消费市场与艺术长廊的统一,成为一个“消费的美学幻境”;其具体实施可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第四章)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出了消费-审美文化(研究)这一新的文化范式和文化研究范式;其次,针对现实问题,结合消费-审美文化理论提出了步行街的文化建构原则,并初步探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首次运用词汇调查法对步行街的消费与审美倾向性问题作了抽样调查分析,使理论预设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