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评价高粘度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PK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中所使用骨水泥的不同粘度分为高粘度骨水泥组(A组,40例)和低粘度骨水泥组(B组,40例)。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透视次数、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每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及各组内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月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及伤椎椎体内骨水泥的充盈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至少3月,最长随访时间为1年。随访结果统计分析表明,A组较B组手术时间较短(A组患者平均时间为39.250min±6.558min,B组患者为43.000min±7.578 min;t=2.245, P<0.05)、透视次数少(A组患者平均次数为16.325次±2.625次,B组患者为14.475次±2.754次;t=3.075,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少(A组为15%,B组为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进行组间术前术后比较,术后3d和术后3月的伤椎cobb角(FA=48.5954, P<0.05; FB=30.3059, P<0.05)、椎体前缘高度(FA=81.7673, P<0.05; FB=85.6987, P<0.05)、VAS评分(FA=675.8721, P<0.05; FB=351.1755, P<0.05)、 ODI指数(FA=558.9958, P<0.05; FB=493.3445, P<0.05)、SF-36评分(FA=155.9626, P<0.05; FB=168.9281, P<0.05)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项结果两组间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粘度骨水泥或低粘度椎体后凸成形术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式。应用不同粘度骨水泥,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相似,但高粘度骨水泥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