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为手段,以郭立中教授近两年来所积累的运用桂枝方的病案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其运用桂枝方的临床经验,以深化桂枝方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拓展桂枝方治疗疾病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研究生期间跟随郭立中教授侍诊抄方学习,对其近两年来积累的运用桂枝方的病案,进行收集、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103例病患。仅将病案的初末诊时的诊疗资料利用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软件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挖掘、分析其临床症状、病机、舌脉、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8岁,病患主要年龄集中于20至69岁之间。疗程时间集中在28天以内。治疗前频率10%以上症状,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寐差、口干、疲倦、腰酸、头晕、腰痛、颈僵、头痛、畏寒、胃脘胀满、咯痰、便溏、胸闷、汗少、咳嗽、下肢水肿。治疗后频率10%以上的症状,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疲倦、寐差、口干、腰酸。初诊频率10%以上的脉象,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紧、浮、弱、滑、细、弦。末诊频率10%以上的脉象,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弱、紧、浮、滑、弦。初诊频率10%以上舌象,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边有齿痕、质淡红、体胖大、质淡、苔薄白、质暗红、质红、苔薄白腻。末诊频率10%以上的舌象,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边有齿痕、质淡红、体胖大、质淡、苔白腻、苔薄白、质暗红、质红。初诊频率10%以上的病机,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寒凝气血、邪阻脉络、营卫不调。末诊频率10%以上的病机,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阳虚、真阳下虚、寒湿凝滞、阴火外浮。药物中桂枝、生姜、苍术、炙甘草、朱茯神、石菖蒲6种用药频率超过50%,白芷、陈皮、藿香、南山楂、淫羊藿、砂仁、杜仲、小茴香8种用药频率超过20%。服用桂枝方后寐差、胸闷、颈僵、咯痰、胃脘胀满5条症状治疗的有效率(未作及缓解)在50%以上。症状缓解频次72次明显高于症状治愈频次31次。初诊病机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胃脘胀满、寐差、瘙痒、腰酸、尿频、畏寒、腰痛对于寒凝气血有单向关联性且置信度较高。末诊病机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寐差与阳虚阴浮,口干与真阳下虚、胃痛与脾肾阳虚、腰酸与阳虚气弱易同时出现。经治疗后,寐差对应病机由寒凝气血转变为阳虚阴浮,腰酸对应病机由寒凝气血转变为(?)气弱。脉象与病机间的关联,发现经桂枝方治疗后脉象中浮、紧对应的(?)中实转虚,细脉对应病机由寒凝气血转变为脾肾阳虚。舌质与病机间的关联,发现经桂枝方治疗后舌色质淡、质淡红、质暗红对应病机由寒凝气血转变为脾肾阳虚。舌苔对应病机也由实转为虚。经桂枝方治疗后寒凝气血对应寒伏太阳的病机已消失。[结论]1.桂枝方对应患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2.桂枝方主要针对的病理因素为寒、湿。病位主要集中于太阳肌表,涉及脾胃中焦。3.郭立中教授运用桂枝方的病案主要涉及的病机有寒凝气血—邪阻脉络、寒凝气血—邪伏肌表、寒湿气滞—营卫不调、寒湿内阻—经气不畅等。治疗后主要涉及病机有扶阳添精—以极为归、脾肾阳虚—寒湿内盛、脾肾阳虚—寒湿凝滞、脾肾阳虚—寒湿中阻、阳虚寒凝—气血不畅、真阳下虚—阴火外浮等。4.应用桂枝方后,病患的脉象、症状及病机均出现由正虚邪实和表实里虚的错杂病机转变为邪实已祛而正虚渐显病机转变过程。相较舌象,脉象对桂枝方的应用更具有指导意义。5.桂枝方的应用有先治表证、实证,后治里证、虚证的次第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