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人口流动不断加剧。目前,辽宁地区农村小学在校生源随之减少以及生源回流现象严重,学生生源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上对90年代末提出的“撤点并校”政策的过度实施,使得辽宁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被大量撤销,导致许多农村学龄儿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国家为了缓解“撤点并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掀起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浪潮,辽宁地区许多农村小学面临撤并后的新建。农村小学校建设如果按照满足当前学生人数的既定规模新建校舍,在不久的将来会再次出现校舍不足或闲置的现象,并且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这种趋势未来还会加剧。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的发生,农村小学必须选择一种能够应对生源动态变化的设计方法。如何新建适应当前社会背景的乡村小学可变化校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可变化校舍”典型的结构体系及实践的详细调研和分析,结合国内外“可变化校舍”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乡村小学校舍可变化设计的构想。再针对辽宁地区乡村小学现有需求,提出适应的“可变化校舍”设计原则。本文的第三、四章节分别从乡村小学校舍的功能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可变化研究,其中功能可变化研究基于对建筑功能与空间的互动因素—空间的量、形、质以及联系的归纳分析,将乡村小学校舍的功能单元类型化,并依托两类常见的可变化建筑体系—轻型框架装配式建筑体系和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设计出可复制的单体功能模块。在可变化研究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单体功能转变和组合功能转变,而这两种转变又分别包括了功能内部转变和功能外部转变,在转变方式上从不移动功能转变、移动功能转变和移动与其他建筑结合功能转变三个角度来进行举例论述;空间可变化研究从单体空间可变和组合空间可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基于上述的功能变化提出了建筑空间容积的可变化、建筑空间形态可变化、建筑空间界面的可变化、建筑空间组织结构的可变化和建筑空间组合关系的可变化的五种主要设计方法并举例加以论述,为校舍的功能可变化提供可能。最后,结合论文的研究内容并应用于实际实践之中,以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公合村可变化小学设计为例,通过功能和空间的可变化设计以缓解生源动态变化给学校带来的种种问题。优于传统校舍的可变化校舍设计,满足了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增强了建筑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于当前农村小学校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