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07年日本人以长春火车站为中心修建满铁附属地,并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长春大街”首次被提及并建设。作为满铁附属地的中轴线和主干道,“长春大街”的建成标志着人民大街发展的开端。在此之后,长春市先后历经了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苏联红军、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政府等国内外势力的统治阶段。人民大街也先后经历了“长春大街”、“中央通”、“大同大街”、“中山大街”、“中正大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7年日本人以长春火车站为中心修建满铁附属地,并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长春大街”首次被提及并建设。作为满铁附属地的中轴线和主干道,“长春大街”的建成标志着人民大街发展的开端。在此之后,长春市先后历经了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苏联红军、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政府等国内外势力的统治阶段。人民大街也先后经历了“长春大街”、“中央通”、“大同大街”、“中山大街”、“中正大街”、“斯大林大街”和“人民大街”等不同的命名阶段。人民大街作为一直以来长春市的中轴线和城市地标,人民大街的的发展与名称变迁见证了长春市由屈辱走向解放的历史进程,承载了长春的城市文化与情感认同。本论文从批判转向以来地名学发展的新视角入手,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批判地名学的研究进展,梳理了霸权理论、空间生产理论、景观社会理论和符号权力理论等相关理论,发现地名既是“景观”,也是“文本符号”,其命名往往是统治者传递意识形态、获取霸权,达到统治权或领导权目的的空间实践。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大量回顾历史文献,运用文本分析法等质性分析方法,以人民大街自建成以来至今的街道发展及命名沿革为研究对象,探讨街道命名变革的政治文化内涵,补充了国内学者对于批判地名学研究的空白,还原了历史真相,为长春市文化传承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首先回顾了长春市的城市发展历程,将近代以来长春市的城市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清末民初的铁路城市(1898-1932年)、沦陷时期的殖民中心(1932-1945年)、内战时期的战略要地(1946-1948年)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心城市(1949年-至今)。随后论文回顾了人民大街自1907年开始的发展和命名沿革,发现人民大街的命名演变和长春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关联紧密,每当长春市进入新的城市阶段,人民大街的命名必然有所改变。接下来,论文将历史实证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对人民大街命名演变的政治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铁路城市时期,作为满铁附属地中轴线的“长春大街”和“中央通”,虽然其命名主体都是满铁当局,但“长春大街”的命名属于日本殖民主义者出于实际情况和自身诉求的妥协式命名,而“中央通”则完全由权力所主导,是直观的意识形态传达,彰显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下日本殖民者急于实现统治权的野心;(2)伪满洲国时期,殖民制度和经济壁垒进一步固化,日本对长春由统治权向领导权转变。“大同大街”的命名表面上看是日本人尊重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名产物,但实际上是日本侵略者为传达其殖民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而进行的欺骗式命名,避免了殖民地内的争端和殖民地外的舆论谴责,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取霸权,长久统治;(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用“中山”和“中正”对人民大街进行命名,目的是重构长春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激发民族情绪,另一方面争夺文化认同,从而巩固统治;(4)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大街”的命名既是出于共产党政府迫切要求改变城市内涵,消抹屈辱记忆的政策要求,也是中苏友好关系背景下的时代产物。而“人民大街”的命名则体现了新时代城市对于地名的规范化要求,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民族尊严的重塑。(5)人民大街的命名一直由权力政府所主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每当政权更迭,新的统治者必然会更改人民大街的命名,一方面展现了人民大街在长春市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城市地名,尤其是重要城市地名,往往不是单一的空间指位符号,更是统治者传递意识形态,获取霸权,争夺地方认同从而巩固政治统治的重要场所。
其他文献
物流兴起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扩大了商品交易数量及范围。物流的本质是服务,服务于生产、加工、分配及消费的全过程。我国物流业从无到有、由
当今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偏好的迅速变化,以及技术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迫使组织作为供应链的成员而不是作为个体企业运营。供应链上游和下游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
太赫兹波(Terahertz waves)位于红外与微波波段之间,具有宽光谱、大带宽、低光子能量等性质。此外,太赫兹波对于非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穿透特性,因此在无线通信、雷达遥感、无损检测、生物成像、反恐安检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太赫兹成像作为太赫兹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在众多领域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目标逐渐从二维薄样品向三维样品扩展,成像手段逐渐从扫描成像向全场成像发展。目前而言,太赫兹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作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可再生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受到风能、太阳能等自然条件以及电源结构、线路传输容量等系统条件的影响,弃风/弃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顺应可再生能源多布点分散式入网的趋势,探索新的技术方法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发电的接纳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作为控制配电网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配电网重构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网络结构
背景课题组研究表明整合素/整合素连接酶/PI3K信号通路可能介导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整合素/整合素连接酶/PI3K信号通路可能是矽肺纤维化发生通路之一;有研究表明ECM的合成和降解参与矽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但是Echistatin/BYL-719干预细胞外基质在矽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择此通路的两个抑制剂(Echista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关系的日益密切,进一步加深对该地区的了解显得十分必要。本报告的翻译文本取材于布里奇特·布雷尔顿主编的论文集《加勒比通史》(第五卷),该书共18章,分别从政治制度、阶级运动、区域合作、国际关系等视角展现了二十世纪加勒比地区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深层次了解加勒比地区基本概况的著作,在国际拉丁美洲研究领域也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报告的翻译文本来源于导师的翻译项目,
随着中国高铁事业的飞速发展,轨道车辆的运行时速、载重量都在逐步提升。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列车的安全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列车车轴。车轴是构成列车走行部的关键承载部件,在轨道车辆安全平稳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轴在工作中面临多变的外界环境及繁杂工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纹,车轴裂纹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使车轴断裂,造成列车脱轨等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能够及时发现车轴故障并准确预测车轴的剩余寿命
计算机视觉可以模拟人类视觉机制,其功能和人大脑功能相似,可以自动筛选自然情境中主要信息,并进行理解与分析。作为计算机视觉研究的核心内容,图像显著性检测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应用到图像分割和目标识别等领域。图像显著性检测就是根据检测原理,在视觉范围较广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检测出图像中的主要信息,即显著性区域,从而提升图像处理的速度。由于图像类型较多,图像显著区域的检测算法还在逐步探索完善之中。针对
随着共享经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新型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既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形态,又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同时凭借着低成本、高效率、无时空限制等优势,给传统线下零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共享终端是无人冷鲜售货柜的一种,是线下补充型生鲜业态,在物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无人自动化势必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各无人零售企业均提出发展目标,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规模效益。然而在这个高速
秦岭山脉自东西走向延伸横贯中国中部地区,秦岭造山带以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受到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的着重关注。漫长且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让期望探寻查明的研究者们趋之如骛。一方面,西秦岭造山带乃是位于中国地理中心位置部位的秦岭造山带的向西自然延伸山脉,另一方面还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重点成员之一。按照大地构造位置来讲,西秦岭造山带地段可谓得天独厚,位于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以及滨太平洋构造域三大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