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颁布以来,操作风险成为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并列的独立风险类型。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监管者和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商业银行发生的一系列操作风险事件,使得操作风险管理变得更为重要。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刚刚起步,在对操作风险的定义、识别、评估和控制中均存在不足。损失数据基础薄弱、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尚无法对操作风险资本需求进行有效评估和计量。本文拟从监管的角度出发,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损失分布和风险计量等方面进行探索,进而提出操作风险监管的策略。
本文对比了国内外部分监管机构、银行和学者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外延的界定,提出了适合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操作风险分类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操作风险事件的损失分布进行了研究。相比较于其他研究文献,损失事件数据更多来源于银行监管工作,损失数据的时效性、风险来源覆盖面和最终损失数据的准确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数据质量的改善使得损失分布的研究结果更接近于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提高监管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于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本文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相关文献中提及的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不同计量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关于“风险水平和总收入线性相关”的假设无法得到验证,也不符合国内银行发展现状。高级计量法中的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和极值理论方法均对损失数据基础和管理系统有较高的要求,但国内商业银行在损失数据积累、系统建设和人才储备等方面明显滞后。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记分卡方法作为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有利于将风险管理和资本计量紧密结合在一起,且更符合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现状。记分卡方法还避免单纯的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操作风险计量进行研究,而割裂了风险计量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本文尝试运用记分卡方法计量了“商业银行业务”单一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监管资本,并和标准法计量结果进行比较,论证记分卡方法计量结果的合理性。同时,通过两种压力测试方法——情景模拟和极值理论,评估“低频高损”的极端损失事件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冲击。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式,说明记分卡方法和压力测试方法如何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能够有效指导记分卡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而国内研究文献中,多数文献对记分卡方法和压力测试方法的研究仅限于理论研究和比较分析,几乎没有文献对记分卡方法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进行实证研究,无法指导具体实践。
通过上面的研究,本文认为记分卡方法结合有效的压力测试比较适合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评估操作风险水平和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