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是一个政党主导体制的国家,作为长期执政党的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施行威权统治。在人民行动党的统治之下,新加坡尽管经济发达但政治体制相对封闭。政治参与局限于少数精英官僚,新加坡公民不被鼓励参与政治。在这样一个政治参与受限的国家,其公民的国家认同度却比较高。本文建基于此,试图解释新加坡高国家认同的原因,并且通过新加坡的个案来探讨政党主导型国家在建构国家认同时有哪些可行的路径以及其潜在的危机。在研究方法上,以微观和历史的角度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构国家认同的几项重大政策做出分析。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缘起、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且对以往关于新加坡的体制和国家认同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的回顾,总结了此前研究的价值和不足。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在进入新加坡建构国家认同的讨论之前试图对文章的核心概念进行梳理,主要是三个概念:国家认同、威权主义和政党主导体制。第二、三、四小节回应了本文首先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新加坡比较高的国家认同的原因何在。本文认为,在新加坡这样一个政治参与受限的威权体制国家,其高认同的原因主要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人民行动党抓住机遇,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凝聚了新加坡人,如多元包容的民族政策、组屋政策;在危机感下动员全民发展经济的策略;求同存异的语言政策等。第二章是人民行动党塑造国家认同的管控策略,这是在经济、民族、语言等政策的基础之上,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强化了国家认同的构建。这些管控政策例如对媒体和异见人士的压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求以儒家文化为根源的更加深层次的文化认同。这章进一步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突出了人民行动党在建构新加坡民众的国家认同时呈现出的强势的姿态。第三章回答了本文的第二个问题,在人民行动党的强势角色之下,其国家认同的建构面临怎样的挑战与危机。第四章试图在总结新加坡为个案的政党主导体制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上,提出作为更加普遍意义上的政党主导体制国家在构建国家认同时的可行路径及潜在危机。本文认为,政党主导型国家在构建国家认同时,其执政党要抓住机遇,将国家认同建基于一定的绩效基础之上,在重点政策上团结国民;此外充分利用政党主导体制的权力集中性,在政策实施层面发挥更加高效的作用。但是建立在绩效基础上的国家认同,依然有着无法回避的潜在危机。比如经济发展在带来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加坡人对于政治的淡漠和优秀人才的流失;人们对于官方话语开始反感抗拒,并且有不合作的行动;受到互联网冲击的更加年轻一代的公民们正在要求更加切实和广泛的政治参与。而作为执政党的人民行动党必须有效回应国民诉求,进一步开放政治参与才能贏得更加广泛的国家认同。结语部分对以上讨论做简要的总结和梳理,本文认为,政党主导体制的新加坡在国家认同的建构方面是有一定成绩的,但是长久来看,这种体制还是一种过渡体制,如果要有更加广泛的国家认同,必须开放体制,鼓励公民的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