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效解决了对农民的激励问题,但是,该制度下的农地细碎化,农地细碎化又使得家庭承包经营规模非常有限,普遍的兼业化导致农业副业化,同时,随着年青一代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未来可能面临地无人耕种的局面。将细碎的土地流转起来,并向少数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集中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丧失了维持生计的土地资本的经营权,这便使得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这部分农户的生计问题。中国非常重视土地流转问题,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土地流转方面的进展也非常迅速。文章选取河北省冀州区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的变化,希望研究结果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按照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结合冀州区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冀州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非参数检验和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流转户和非流转户的生计差异、流转户不同生计策略下的生计差异和流转户生计资产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为改善农户的生计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进行研究时,运用经济学理论,利用文献归纳、定性定量结合、规范实证分析等方法,在一定的实际理论基础上,为本文的结论提供了实证参考。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内容,介绍了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及河北省冀州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可持续生计内容、框架和计量方法改进的研究文献,并对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研究做了简要评论,以期能从整体上把握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关于土地流转的诱致性制度性变迁理论和劳动力转移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结合冀州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冀州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以该框架为基础,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了流转户和非流转户的生计资产差异、生计策略差异、生计风险差异和生计结果差异,以及流转户不同生计策略下的生计资产差异、生计风险差异和生计结果差异;运用逻辑回归分析了流转户生计资产对生计策略的选择影响。第四部分,根据上一章的实证分析,归纳总结文章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