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临床事实已经证明针灸作为中国传统中医的一部分,其治疗方法行之有效,其整体调控和稳态调节的治病特点已经初步得到人们的认可。但针灸机理的阐释仍停留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传统医学认为,针灸可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现代医学则认为,针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但现代医学的解释仍不能令人满意。本实验从针灸对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 (PGE2),水通道蛋白1 (AQP1)的作用特点入手,来解释针灸作用的规律,探讨针灸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观察针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更加明确的阐释针、灸抗炎镇痛作用的不同特点。本实验以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为致病因素,以电针和艾灸为处理手段,选取关元、百会、足三里三穴进行治疗。关元和足三里穴都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足三里穴的抗炎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选取百会穴则为观察针灸在免疫调节过程中的心理学效应及其内在的机制。最终通过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血浆PGE2前列腺素E2含量,关节滑膜中水通道蛋白1含量,观察炎症机体在针灸调节过程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对前列腺素E2、水通道蛋白1相关性影响的机制以及电针和艾灸对它们影响的不同特点,总结针灸抗炎镇痛的机制。本实验将健康雄性Wistar成年大鼠45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模型组:针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简称AA模型组)灸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针刺组:AA针百会组、AA针关元、AA针足三里艾灸组:AA灸关元、AA灸百会、AA灸足三里。1.针灸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够使AA模型大鼠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减轻,且电针对机体的抗炎镇痛消肿作用强于艾灸。针灸的这种抗炎镇痛作用是通过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整体调节来实现的。2.针灸能提高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水平,增强疼痛的耐受性,电针更为明显。推测针灸能通过减轻机体炎症继发反应程度,对机体亢进的免疫反应起到阻抑作用。3.针灸通过调节白介素-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水通道蛋白1的水平来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抑制肿胀程度,增强机体的抗炎镇痛作用。4.针灸可调节大鼠血浆前列腺素E2的水平,并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TNF-α等的水平使炎症机体的痛敏反应减轻,以减轻伤害性刺激对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损伤能力。5.针灸可以调节水通道蛋白1的活性,结果显示AA模型大鼠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水通道蛋白1的活性呈负相关,在炎症发展过程中白介素-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高表达可明抑制水通道蛋白1的活性,降低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而引起肿胀。针灸可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1的活性起到抗炎促进局部组织的细胞代谢而达到抑制肿胀的作用。结果进一步证明穴位效应具有差异性足三里穴差异明显,关元百会穴次之。综上所述,不同的应激源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针灸作为一种良性应激源,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稳态调节发挥重要的作用,且针刺与艾灸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特点,且针刺对机体的刺激作用强于艾灸作用,对炎症痛的效应表现为针刺作用迅速持久,艾灸作用缓慢温和且持久。大量研究表明:针灸均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是可通过前列腺素E2、白介素-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间的共同介导物质的调节而实现的。本实验对针灸多层次,多水平,多靶点,作用特点及其复杂的内在机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但还十分局限。更深入的科学机制与规律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