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锑(Sb)、砷(As)和镉(Cd)是我国土壤中污染较为严重的重金属元素,水稻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之一。通过土培根施含有P(200、500和1000 mg·kg-1)、Ca(20、80 和 200 mg·kg-1)和 Fe(5、10 和 20mg·kg-1)的化合物,或进行水分调控(淹水、间歇灌溉和旱作),探究这些技术措施对Sb、As、Cd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土壤和水稻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及降低水稻对Sb、As、Cd吸收富集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加入P、Ca、Fe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移栽前期土壤释放Sb和Cd(除Ca处理提高Cd含量外),促进土壤释放As。移栽60天后添加低浓度的P(P200)、高浓度的Ca和Fe(Ca200、Fe20)可降低Sb含量至对照处理下,其可能是由于水稻生长吸收作用。同时,添加Ca、Fe及低浓度的P(P200)处理还降低了 60d时土壤溶液中As含量,但P、Ca、Fe对降低Cd含量效果不显著。添加P能增加根际土壤pH和根际土壤Sb、As有效态含量、降低根际土壤Cd有效态含量,其他处理对根际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较小。间歇灌溉和旱作对移栽前期降低土壤溶液中Cd效果较淹水处理强,但对降低Sb和As含量不明显。而在移栽60天后间歇灌溉和旱作降低了土壤溶液Sb、As含量和土壤有效态Sb、As含量,旱作却提高了土壤溶液Cd含量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2、移栽前期添加低浓度P(P200)能促进但高浓度P(P1000)处理却降低了土壤溶液中K、Ca、Mg、Mn、Fe的含量;添加Ca和Fe处理增加了K、Ca、Mn含量,且Ca80和Fe5效果较好。而在移栽后期(60天)添加P、Ca和Fe处理均降低了 Mn和Fe的含量。减少水分对土壤溶液中K、Ca和Mg含量有促进作用,且旱作效果高于间歇灌溉处理,淹水效果最差。3、额外添加P、Ca、Fe及减少水分均促进了铁膜形成,但其束缚重金属的能力与添加的元素种类和剂量有关。在添加P、Fe处理下显著提高了对As的吸附,而只有P500处理提高了对Cd和Sb的吸附。然而铁膜吸附在P和Fe处理下对水稻根系、地上部的As、Cd和Sb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可见P和Fe处理下铁膜对重金属的吸附与水稻吸收重金属没有直接关系。水分调控下铁膜吸附重金属的与水稻吸收重金属含量变化一致,间歇灌溉和旱作增加了铁膜中Cd、水稻各部位Cd的含量,但降低了铁膜和水稻各部位中As和Sb的含量。添加P、Ca和Fe在大多数处理下不同程度的提高了 DCB对Mg、K,Fe、Mn、Zn的吸附,间歇灌溉和旱作促进铁膜吸附K。根系铁膜中Mg、K,Fe、Mn、Zn含量的增加并未导致水稻大多数部位上述元素含量的显著降低,因此根系铁膜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相关植物体内元素含量的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4、P处理提高水稻各部分As含量。添加Ca和Fe均能抑制糙米As和Sb的含量,其中以Ca200和Fe20处理同时降低糙米中As、Cd和Sb效果较好。间歇灌溉对维持糙米中As、Cd和Sb均处于较低水平效果最好。对维持糙米必需营养元素含量而言,添加P处理最佳,Ca处理次之、Fe处理较差,其中以P200处理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