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沈阳正式被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一年,东北首家企业化运营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在沈阳挂牌成立,和平区获批东北首家“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区”,于洪区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获国家批复,新民市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康平县成为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这一系列改革动作,凸显沈阳改革创新的大潮风起云涌,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不断推向深入。
加强领导推动改革
沈阳市委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推进改革作为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
注重改革总体设计。先后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共沈阳市委2015—2020年改革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要点,还分别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改革方案,使全市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善、主攻方向更加明确、时间和路线更加清晰,成为指导全市改革的总施工图。
注重有序推进改革。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沈阳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多次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系列改革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部署,研究重大改革事项,审议通过重要改革方案,确保全市各项改革紧锣密鼓、科学稳重向前推进。
注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机制。为强化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沈阳市率先在全省单独设立改革办,充分发挥改革办统筹协调、指导督察等职能作用。针对改革任务需要,在原有7个改革专项小组基础上,增设了供销合作体制综合改革专项小组。建立健全了改革统筹协调、动态跟踪、信息交流等制度,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注重营造改革氛围。通过在全市主要媒体的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栏专题,印发《沈阳改革》简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中央、省、市的改革部署,宣传报道各地区、各部门深化改革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沈阳市重大改革实践。开展“深化改革助推振兴”系列培训活动,邀请国家和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累计安排20余场专题讲座,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推动改革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沈阳市突出把握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任务,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加大力度,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亮点纷呈。
国企改革积极推进。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国企数量众多,深化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沈阳市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赴外省学习考察国企改革先进经验,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结合沈阳实际,研究制定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以机床集团、沈鼓集团、东药集团和北方重工等企业为重点,着力在推动国企上市、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寻求突破。
优化政府服务效能。分五批共取消和下放812项行政职权,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立权责清单,行政职权精简61.7%。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全部“进厅”办理,开通“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财税金融改革稳步前行。制定了《沈阳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营改增”,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税人共计2.5万户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合计缴纳“营改增”增值税18.9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16.32%。
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制定《沈阳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东北首家企业化运营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在沈阳挂牌经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沈河东部经济区、汽车城二期、于洪新城等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准。制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康平县成为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探路。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路径,通过创新规划引领、责任监督、追究问责、简政放权、严格标准、公众参与以及环保产业市场化,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开启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不断融合的新局面,“6+1”做法得到了中改办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先行试点示范改革
注重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重大改革任务,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抓好改革“试验田”,发挥试点在改革中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
沈阳市把被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作为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抓手,高度重视,集中精兵强将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意见》,编制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还专题召开常委扩大会,组织大规模、高层次研讨班,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
开展企业“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减少申请材料,简化审批程序,实现了工商、质监、税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全市新登记企业2.33万户,同比增长8.51%。于洪区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提出实施了创新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城乡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创新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的改革任务,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上下联动落实改革
沈陽市委反复强调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下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盘棋”,确保全市改革一个步伐、一个调子。
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推进改革。铁西区结合实际,成立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等10个改革专项小组,细化分解改革任务,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皇姑区从机构改革入手,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原有13个街道办事处深度整合,组建了首府新区等十大功能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组建了大数据局;着眼服务发展,成立了金融国资办、开发建设办、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沈北新区在创新服务上大刀阔斧改革,撤销原来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行政审批大厅,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使审批和监管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围绕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和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大目标,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业快速集聚,单位面积金融贡献率居东北地区首位。
改善民生共享改革
沈阳市坚持用改革的思路进行制度设计,推进民生工作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创新,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整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等资源,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沈阳市教育局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单位。
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城乡各级各类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中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同步推进管理体制、药品采购、收入分配等改革,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新民市人民医院实施改革一年多来,门诊量大幅提高,并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让百姓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鼓励社会办医,推动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之间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
加快文化领域改革。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沈河区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在区域文化联动东北片区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完成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编平台建设,三报一网全媒体采编系统上线运行。
深化体育改革。重点围绕建设中国足球之都目标,积极创新足球发展模式,与法国欧赛尔足球俱乐部和多个地区体育组织建立足球发展战略合作,组建中国城市足球联盟,成立中国沈阳“足球之都”足球产业孵化基地。
完善就业创业措施。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三支一扶”工作和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政策。开展了创业典型“千手传递”“智慧就业创业”工程等系列活动。创建移动互联网“众创空间”和沈阳创业项目数据库,实现小额担保贷款网上审批、“面对面”创业指导等服务。
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畅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渠道,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和门诊统筹机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让沈城百姓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强领导推动改革
沈阳市委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推进改革作为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
注重改革总体设计。先后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共沈阳市委2015—2020年改革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要点,还分别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改革方案,使全市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善、主攻方向更加明确、时间和路线更加清晰,成为指导全市改革的总施工图。
注重有序推进改革。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沈阳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多次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系列改革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部署,研究重大改革事项,审议通过重要改革方案,确保全市各项改革紧锣密鼓、科学稳重向前推进。
注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机制。为强化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沈阳市率先在全省单独设立改革办,充分发挥改革办统筹协调、指导督察等职能作用。针对改革任务需要,在原有7个改革专项小组基础上,增设了供销合作体制综合改革专项小组。建立健全了改革统筹协调、动态跟踪、信息交流等制度,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注重营造改革氛围。通过在全市主要媒体的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栏专题,印发《沈阳改革》简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中央、省、市的改革部署,宣传报道各地区、各部门深化改革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沈阳市重大改革实践。开展“深化改革助推振兴”系列培训活动,邀请国家和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累计安排20余场专题讲座,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推动改革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沈阳市突出把握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任务,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加大力度,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亮点纷呈。
国企改革积极推进。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国企数量众多,深化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沈阳市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赴外省学习考察国企改革先进经验,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结合沈阳实际,研究制定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以机床集团、沈鼓集团、东药集团和北方重工等企业为重点,着力在推动国企上市、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寻求突破。
优化政府服务效能。分五批共取消和下放812项行政职权,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立权责清单,行政职权精简61.7%。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全部“进厅”办理,开通“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财税金融改革稳步前行。制定了《沈阳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营改增”,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税人共计2.5万户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合计缴纳“营改增”增值税18.9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16.32%。
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制定《沈阳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东北首家企业化运营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在沈阳挂牌经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沈河东部经济区、汽车城二期、于洪新城等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准。制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康平县成为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探路。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路径,通过创新规划引领、责任监督、追究问责、简政放权、严格标准、公众参与以及环保产业市场化,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开启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不断融合的新局面,“6+1”做法得到了中改办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先行试点示范改革
注重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重大改革任务,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抓好改革“试验田”,发挥试点在改革中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
沈阳市把被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作为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抓手,高度重视,集中精兵强将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意见》,编制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还专题召开常委扩大会,组织大规模、高层次研讨班,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
开展企业“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减少申请材料,简化审批程序,实现了工商、质监、税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全市新登记企业2.33万户,同比增长8.51%。于洪区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提出实施了创新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城乡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创新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的改革任务,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上下联动落实改革
沈陽市委反复强调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下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盘棋”,确保全市改革一个步伐、一个调子。
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推进改革。铁西区结合实际,成立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等10个改革专项小组,细化分解改革任务,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皇姑区从机构改革入手,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原有13个街道办事处深度整合,组建了首府新区等十大功能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组建了大数据局;着眼服务发展,成立了金融国资办、开发建设办、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沈北新区在创新服务上大刀阔斧改革,撤销原来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行政审批大厅,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使审批和监管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围绕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和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大目标,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业快速集聚,单位面积金融贡献率居东北地区首位。
改善民生共享改革
沈阳市坚持用改革的思路进行制度设计,推进民生工作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创新,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整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等资源,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沈阳市教育局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单位。
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城乡各级各类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中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同步推进管理体制、药品采购、收入分配等改革,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新民市人民医院实施改革一年多来,门诊量大幅提高,并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让百姓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鼓励社会办医,推动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之间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
加快文化领域改革。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沈河区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在区域文化联动东北片区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完成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编平台建设,三报一网全媒体采编系统上线运行。
深化体育改革。重点围绕建设中国足球之都目标,积极创新足球发展模式,与法国欧赛尔足球俱乐部和多个地区体育组织建立足球发展战略合作,组建中国城市足球联盟,成立中国沈阳“足球之都”足球产业孵化基地。
完善就业创业措施。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三支一扶”工作和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政策。开展了创业典型“千手传递”“智慧就业创业”工程等系列活动。创建移动互联网“众创空间”和沈阳创业项目数据库,实现小额担保贷款网上审批、“面对面”创业指导等服务。
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畅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渠道,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和门诊统筹机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让沈城百姓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