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特别是语言教育不仅关系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幼儿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20世纪8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被引入教学中用以研究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根据具体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幼儿语言教育为对象,从认知心理学教学观的角度,对加强幼儿园语言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带动者。幼儿的认知发展受到遗传、教育、环境以及成长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幼儿的认知发展不仅依赖于生物性成熟因素,而且也依赖于主体的经验和外部的环境。对幼儿自身发展与幼儿园的教育进行分析可知,主动学习是幼儿的认知核心,而教师则是幼儿发展的带动和引导者。具体说来,教师在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任务是指引幼儿学习的方向,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2.幼儿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随着认知心理学教学观的不断完善以及幼儿后天认知的不断发展,幼儿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幼儿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不断突显,使其成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如,对一篇“我的爸爸”的习作文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爸爸”的概念和形象进行思考,在发挥自身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后,幼儿则会将“爸爸”这个词汇植入脑中并由此联想日常生活中爸爸的形象,即对“爸爸”在脑海中所组成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加工后的信息表现在语言中。
3.培养幼儿的发现学习能力。发现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现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一种主动认知的过程;二是发现学习并不局限于学习者(幼儿)尚未知晓的事物,同时还包括了幼儿通过自身的独立动手操作,以及独立思考而获得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幼儿特别是学前幼儿来说,发现学习是掌握新概念的最有效方式,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发现学习能力。
1.基于幼儿认知特点的语言教学目标设定。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的制定时,需要对幼儿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及特征予以充分考虑。首先,语言教学要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在幼儿认知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语言教学目标。此外,幼儿园教师还要对幼儿一定时期内新旧语言进行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幼儿对语言认知的发展情况。
2.体现幼儿在语言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方法均需要考虑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教”的方法要以幼儿学习的活动目标与活动性质为基础进行探讨。在幼儿园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幼儿在语言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对幼儿的认知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启发幼儿思考。在幼兒阶段,幼儿语言教育的最佳方式为上文所提及的发现学习法。教学的本质特征并不是对幼儿已有的内部心理机能进行强化和训练,而是激发幼儿的心理机能。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对自身和幼儿在教育中的地位进行系统剖析,为幼儿提供相应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能力锻炼,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3.重视幼儿内在认知动机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内在认知动机,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自身学习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的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当学生无法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新内容同化时,即发现已有认知与新知识的认知要求产生较大矛盾时,便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感为其造成了一种压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幼儿先天具有好奇性强的特点,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较高,但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使已有的经验无法同化新的信息和知识,由此产生了认知动机。因此,教师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幼儿的认知动机,为幼儿解答他们渴望获取的新知识。幼儿在认知新知识的同时,产生愉悦、轻松的感觉,快乐学习与成长。
本文引入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并从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教师与幼儿定位的角度,设定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幼儿主体地位以及重视幼儿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认知心理学教学观下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提出了建议。总之,加强认知心理学教学观下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探究,对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知心理学教学观的观点
1.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带动者。幼儿的认知发展受到遗传、教育、环境以及成长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幼儿的认知发展不仅依赖于生物性成熟因素,而且也依赖于主体的经验和外部的环境。对幼儿自身发展与幼儿园的教育进行分析可知,主动学习是幼儿的认知核心,而教师则是幼儿发展的带动和引导者。具体说来,教师在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任务是指引幼儿学习的方向,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2.幼儿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随着认知心理学教学观的不断完善以及幼儿后天认知的不断发展,幼儿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幼儿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不断突显,使其成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如,对一篇“我的爸爸”的习作文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爸爸”的概念和形象进行思考,在发挥自身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后,幼儿则会将“爸爸”这个词汇植入脑中并由此联想日常生活中爸爸的形象,即对“爸爸”在脑海中所组成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加工后的信息表现在语言中。
3.培养幼儿的发现学习能力。发现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现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一种主动认知的过程;二是发现学习并不局限于学习者(幼儿)尚未知晓的事物,同时还包括了幼儿通过自身的独立动手操作,以及独立思考而获得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幼儿特别是学前幼儿来说,发现学习是掌握新概念的最有效方式,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发现学习能力。
认知心理学教学观下幼儿园语言教育
1.基于幼儿认知特点的语言教学目标设定。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的制定时,需要对幼儿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及特征予以充分考虑。首先,语言教学要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在幼儿认知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语言教学目标。此外,幼儿园教师还要对幼儿一定时期内新旧语言进行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幼儿对语言认知的发展情况。
2.体现幼儿在语言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方法均需要考虑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教”的方法要以幼儿学习的活动目标与活动性质为基础进行探讨。在幼儿园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幼儿在语言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对幼儿的认知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启发幼儿思考。在幼兒阶段,幼儿语言教育的最佳方式为上文所提及的发现学习法。教学的本质特征并不是对幼儿已有的内部心理机能进行强化和训练,而是激发幼儿的心理机能。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对自身和幼儿在教育中的地位进行系统剖析,为幼儿提供相应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能力锻炼,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3.重视幼儿内在认知动机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内在认知动机,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自身学习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的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当学生无法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新内容同化时,即发现已有认知与新知识的认知要求产生较大矛盾时,便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感为其造成了一种压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幼儿先天具有好奇性强的特点,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较高,但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使已有的经验无法同化新的信息和知识,由此产生了认知动机。因此,教师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幼儿的认知动机,为幼儿解答他们渴望获取的新知识。幼儿在认知新知识的同时,产生愉悦、轻松的感觉,快乐学习与成长。
本文引入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并从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教师与幼儿定位的角度,设定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幼儿主体地位以及重视幼儿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认知心理学教学观下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提出了建议。总之,加强认知心理学教学观下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探究,对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