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提问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曾几何时,串讲串问充斥着课堂,将完整的一篇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随后,各种声讨之声顿起,教师于是又变得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唯恐问得多而招来质疑声。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问什么”、“怎样问”。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才能打造优质的课堂。
一、巧设悬念,提问要“趣”
在课文的关键处设置悬念和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或者使学生在顿悟后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二、紧扣目标,提问要“准”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明确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提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出发点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性就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仅要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提高问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使各个教学环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激发思考,提问要“活”
提问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实现的。
笔者说:“同学们,有个问题困扰着老师。”(同时板书: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在想什么?)
笔者问:“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答:“当然!”
笔者说:“那就请同学们分组研究,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吧。”
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讨论;笔者一边巡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一边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最后,笔者说:“看起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想过(____),我的根据是(____),理由是(____)。’这个句式自由发言吧!”
笔者用“有个问题困扰着老师”这句话作为开头,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然后,笔者用灵活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合巧妙,提问要“精”
过于肤浅和零碎的问题容易使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巧妙找出提问的突破口,注重问题的归类与整合。此外,教师不能只考虑优秀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注重提问的覆盖面,尽量调动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讨论问题,在交流中不断深化感悟,延伸知识。
五、循序渐进,提问要“有序”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的规律,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如《天鹅的故事》中有“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这几句话,如果教师提出“这几句话表现了老天鹅的什么精神”这样的问题,学生不难回答,但对课文的理解却未必深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提问,如“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省略号表明了老天鹅一直在重复相同的动作,这能反映出什么呢?”、“这几句话表现了老天鹅的什么精神?”等,让学生深入课文去体会其内涵。
六、因“材”施“问”,提问要“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思一思,摘到桃子”。一般情况下,笔者会先请后进生来回答,再请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补充,最后请优等生来解决剩下的问题。
“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完善。笔者坚信,只要掌握了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课堂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茶亭小学)
曾几何时,串讲串问充斥着课堂,将完整的一篇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随后,各种声讨之声顿起,教师于是又变得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唯恐问得多而招来质疑声。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问什么”、“怎样问”。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才能打造优质的课堂。
一、巧设悬念,提问要“趣”
在课文的关键处设置悬念和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或者使学生在顿悟后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二、紧扣目标,提问要“准”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明确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提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出发点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性就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仅要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提高问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使各个教学环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激发思考,提问要“活”
提问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实现的。
笔者说:“同学们,有个问题困扰着老师。”(同时板书: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在想什么?)
笔者问:“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答:“当然!”
笔者说:“那就请同学们分组研究,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吧。”
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讨论;笔者一边巡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一边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最后,笔者说:“看起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想过(____),我的根据是(____),理由是(____)。’这个句式自由发言吧!”
笔者用“有个问题困扰着老师”这句话作为开头,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然后,笔者用灵活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合巧妙,提问要“精”
过于肤浅和零碎的问题容易使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巧妙找出提问的突破口,注重问题的归类与整合。此外,教师不能只考虑优秀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注重提问的覆盖面,尽量调动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讨论问题,在交流中不断深化感悟,延伸知识。
五、循序渐进,提问要“有序”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的规律,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如《天鹅的故事》中有“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这几句话,如果教师提出“这几句话表现了老天鹅的什么精神”这样的问题,学生不难回答,但对课文的理解却未必深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提问,如“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省略号表明了老天鹅一直在重复相同的动作,这能反映出什么呢?”、“这几句话表现了老天鹅的什么精神?”等,让学生深入课文去体会其内涵。
六、因“材”施“问”,提问要“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思一思,摘到桃子”。一般情况下,笔者会先请后进生来回答,再请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补充,最后请优等生来解决剩下的问题。
“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完善。笔者坚信,只要掌握了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课堂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茶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