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以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也走进了课堂,它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其直观、形象、快捷、方便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笔者首先用课件出示一些生活现象,然后给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位学者根据这些生活现象得出的结论:“运动要靠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的观点)。学生发现根据相同的现象两人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那么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自然把学生引入辩论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跃跃欲试,想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运用多媒体的吸引力,激发兴趣
多媒体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多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如在“力”一节中,为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笔者播放了足球比赛的录像片段:“足球运动员开出角球,足球飞到球门前,队友冲上前去鱼跃冲顶,用头将足球顶向球门,守门员高高跃起将足球接住。”同時让学生注意观察在踢球、顶球和接球的三个瞬间,足球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清楚地看到并准确地回答出:“足球由静止变为了运动,又改变了运动方向,最后由运动变为静止。”然后教师概括这些都叫做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样的事例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
2 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
在物理学中有很多内容抽象而难以理解,如电压、电流、磁场、热机的工作过程、核裂变、核聚变、分子热运动等。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难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眼睛和眼镜”一节中,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比较抽象。在教学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光经过正常眼睛、近视眼、远视眼时的成像光路图,学生清楚地看到正常眼睛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面,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然后用课件出示正常眼睛、近视眼、远视眼眼睛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晶状体形状的不同。结合成像光路图,学生自然领会出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形成的。最后结合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近视眼要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要戴凸透镜矫正。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学生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矫正理解得非常透彻,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 运用多媒体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3.1 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绝大多数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得出的。但有些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仪器本身等因素的限制可见度差,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若用展台、实物投影等多媒体将实验仪器投放到屏幕上,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如在演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时,由于磁针太小,只有讲台附近的学生才能勉强看到实验现象,可见度极差。笔者在教学中用实物投影把小磁针、螺线管等器材呈现到屏幕上,然后通电,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通电后各个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很容易就能勾勒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实验效果极佳。因此,利用实物投影等电教媒体的放大作用,能让全班学生清楚、全面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现象,增加实验的可见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受实验仪器、材料、药品等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甚至无法完成。而利用多媒体可以模拟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从而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托里拆利实验中用到的水银是有毒的,实验中禁用。单凭图形、语言等方式表达,学生很难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和内容。笔者利用Flash动画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向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松开食指水银柱先下降后静止;然后倾斜玻璃管,换用粗细不同的玻璃管,提升玻璃管。每一步都清楚地呈现在屏幕上,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可操作性,学生可以看清每一步操作后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情况,从而理解、掌握这些因素对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有影响。
又如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很快可以演示,而液体的扩散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而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几年的时间。笔者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加快扩散的过程,扩散现象便一目了然。
当然,多媒体并不能代替实验,它只能对实验起辅助作用。只有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才能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
4 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学生感觉知识抽象难懂,学习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费时、费力,课堂容量小,效率低。如果把文字、资料、图片、音像、例题、练习等制成课件,清晰规范、图文并茂,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利用节省的板书时间,可以安排学生活动、练习,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运动的描述”一节中,笔者播放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对接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在成功对接前,以地球为标准,神舟九号飞船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天宫一号为标准,神舟九号飞船是运动还是静止?通过这一个事例,学生领会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应先选择参照物并且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复习课中多媒体更能凸现其优越性。如在“电能、电功率”的复习课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讲解例题,又要安排学生练习反馈,内容多,容量很大,传统方法难以奏效。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将知识点包括概念、公式、单位及换算填入设计的表格中。采用列表的方式,对比性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记忆,又能节约时间。在例题的讲解中,难点在于分析电路,特别是复杂电路的分析,笔者将课件中的电路设计成动态的,通过去表、断开开关等方式简化电路,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拓展了学生思维,节省了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最后把练习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限时完成,及时反馈,比传统教学方式省下更多学生思考、教师点评的时间。既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以弥补实验器材本身的不足及实验条件的限制,优化实验教学,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和可操作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增大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但应该注意,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的运用而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两者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物理教学服务。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也走进了课堂,它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其直观、形象、快捷、方便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笔者首先用课件出示一些生活现象,然后给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位学者根据这些生活现象得出的结论:“运动要靠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的观点)。学生发现根据相同的现象两人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那么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自然把学生引入辩论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跃跃欲试,想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运用多媒体的吸引力,激发兴趣
多媒体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多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如在“力”一节中,为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笔者播放了足球比赛的录像片段:“足球运动员开出角球,足球飞到球门前,队友冲上前去鱼跃冲顶,用头将足球顶向球门,守门员高高跃起将足球接住。”同時让学生注意观察在踢球、顶球和接球的三个瞬间,足球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清楚地看到并准确地回答出:“足球由静止变为了运动,又改变了运动方向,最后由运动变为静止。”然后教师概括这些都叫做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样的事例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
2 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
在物理学中有很多内容抽象而难以理解,如电压、电流、磁场、热机的工作过程、核裂变、核聚变、分子热运动等。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难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眼睛和眼镜”一节中,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比较抽象。在教学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光经过正常眼睛、近视眼、远视眼时的成像光路图,学生清楚地看到正常眼睛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面,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然后用课件出示正常眼睛、近视眼、远视眼眼睛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晶状体形状的不同。结合成像光路图,学生自然领会出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形成的。最后结合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近视眼要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要戴凸透镜矫正。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学生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矫正理解得非常透彻,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 运用多媒体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3.1 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绝大多数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得出的。但有些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仪器本身等因素的限制可见度差,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若用展台、实物投影等多媒体将实验仪器投放到屏幕上,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如在演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时,由于磁针太小,只有讲台附近的学生才能勉强看到实验现象,可见度极差。笔者在教学中用实物投影把小磁针、螺线管等器材呈现到屏幕上,然后通电,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通电后各个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很容易就能勾勒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实验效果极佳。因此,利用实物投影等电教媒体的放大作用,能让全班学生清楚、全面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现象,增加实验的可见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受实验仪器、材料、药品等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甚至无法完成。而利用多媒体可以模拟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从而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托里拆利实验中用到的水银是有毒的,实验中禁用。单凭图形、语言等方式表达,学生很难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和内容。笔者利用Flash动画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向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松开食指水银柱先下降后静止;然后倾斜玻璃管,换用粗细不同的玻璃管,提升玻璃管。每一步都清楚地呈现在屏幕上,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可操作性,学生可以看清每一步操作后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情况,从而理解、掌握这些因素对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有影响。
又如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很快可以演示,而液体的扩散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而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几年的时间。笔者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加快扩散的过程,扩散现象便一目了然。
当然,多媒体并不能代替实验,它只能对实验起辅助作用。只有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才能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
4 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学生感觉知识抽象难懂,学习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费时、费力,课堂容量小,效率低。如果把文字、资料、图片、音像、例题、练习等制成课件,清晰规范、图文并茂,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利用节省的板书时间,可以安排学生活动、练习,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运动的描述”一节中,笔者播放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对接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在成功对接前,以地球为标准,神舟九号飞船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天宫一号为标准,神舟九号飞船是运动还是静止?通过这一个事例,学生领会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应先选择参照物并且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复习课中多媒体更能凸现其优越性。如在“电能、电功率”的复习课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讲解例题,又要安排学生练习反馈,内容多,容量很大,传统方法难以奏效。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将知识点包括概念、公式、单位及换算填入设计的表格中。采用列表的方式,对比性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记忆,又能节约时间。在例题的讲解中,难点在于分析电路,特别是复杂电路的分析,笔者将课件中的电路设计成动态的,通过去表、断开开关等方式简化电路,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拓展了学生思维,节省了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最后把练习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限时完成,及时反馈,比传统教学方式省下更多学生思考、教师点评的时间。既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以弥补实验器材本身的不足及实验条件的限制,优化实验教学,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和可操作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增大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但应该注意,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的运用而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两者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物理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