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人办报风起云涌,在这一浪潮中,《大公报》诞生,也成为了中国广告近代化下国人报纸转型的成功案例。通过对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思想演进历程进行分析,能够将该阶段我国广告近代化的发展轨迹与所呈现出的特征充分展现出来。本文针对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阐述《大公报》广告的经营发展历史分期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公报》广告近代化思想流变轨迹与转型特征的分析,将中国广告近代化思想进行诠释。
  【关键词】: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研究
  前言:从中国古代广告到中国现代广告,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由孕育与发展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这一过程便是中国广告的近代化。而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恰好诞生于这期间,并经历了中国广告近代化转型变迁的洗礼,进而也就成为了中国广告近代化的历史投影与真实写照。这一期间,《大公报》广告思想演变的历程也充分验证了在民国时期国人办报从举步维艰的境地逐渐以思想的变更来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束缚,并在吸收古代广告与西方广告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了转型与创新,进而揭开了中国广告近代化历史篇章。
  一、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经营发展的历史分期
  主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初始时期,时间段在1902年6月到1908年1月;螺旋上升时期,时间段集中在1908年2月到1911年9月;动荡回暖期,时间段在1911年9月到1916年9月。从整体上看,之所以《大公报》能够在国民办报潮流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为数不多的典型成功案例,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公报》在办报之初就将办报的性质定位在商业化性质角度下,这就为《大公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注入了动力。而从《大公报》的经营发展历程看:
  基于初始时期下,《大公报》并未从一开始就完全走商业化发展之路,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报纸的社会功能上。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其自身办报总宗旨的指向性,二是其基于该历史时期下,整个报纸行业本身尚处于摸索阶段,受到广告来源、编辑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局限。而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外资广告逐渐在国人报纸中呈现,而也正是基于这一契机促使《大公报》广告逐渐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而基于螺旋上升时期下,《大公报》在当时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且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广告业务量增加且外资广告所占据的版面极大,并且《大公报》也逐渐开辟了新的业务。而为了避免外资广告逐渐对《大公报》的发展长生控制倾向,英敛之则对广告观进行了一再的纠正,确保广告能够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且使二者尽量平衡。
  动荡回暖期始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大公报》广告的历史转折点,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以及英敛之个人政治思想的落空,加上民营工商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促使《大公报》逐渐向全面商业化方向转变,且这一历史契机也使得该转型发展具备了生根的土壤。在此过程中,《大公报》广告数量大幅度增长,而在广告载体上以及内容上也都随之进一步发展,这标志着《大公报》进入了鼎盛发展新时期。
  二、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近代化思想流变轨迹与转型特征
  (一)广告认识观的流变与转型
  在认识观的转变上,逐渐由“告白”过渡到了“广告”。在《大公报》广告发展的过程中,办报者们本身对于广告的认识就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接受了广告这一来自于西方的词汇,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则表现出“广告”与“告白”兼用的现象,其中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告白”还是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如在1905年7月11日的《上海新创南方报广告》中,“若蒙赐顾告白这会儿,本首一礼拜不收取刊资。特此广告”。而在进入1915年以后广告一词在报纸中逐渐用的多起来,“告白”的概念在逐渐萎缩,但广告的外延却恰恰相反,逐渐延展开来。
  (二)广告版面价值观的流变与转型
  在这一转变上逐渐由“线性”向“立体”过渡。《大公报》在版式格局上为书册式,及时后来采用了新闻纸,但在版式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也正是基于这一版式格局下,促使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是以“线性”阅读方式为主的,这是最开始《大公报》广告版面所呈现出的价值观,对注意力价值并为给予重视。在此种版式格局下,一般都是按照来刊登广告的先后顺序进行依次排列的,而对于广告版面位置的布局,则是依据编辑的需求来进行调整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公报》的发展促使广告版面价值观发展了转变,逐渐向“立体”化转变,给予了版面注意力经济价值以重视,并逐渐根据广告的重要程度以及刊登广告花费金额的高低来进行广告版面与先后顺序的定位,但这一商业化发展下《大公报》广告收益却并未随之大幅度提升。
  (三)广告道德观的流变与转型
  道德观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从“自发”逐渐向“自觉”过渡。《大公报》在发展之处并没有在广告的道德观上进行明确定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外资广告的增加与扩展,促使《大公报》广告在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了相应的广告道德观念,兼顾社会与经济利益,避免受到外资控制。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大公报》广告的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其在广告的道德观上逐渐向“自觉”过渡,自觉不刊登虚假欺诈类广告、有损民族尊严类广告、公益与慈善性质的广告收取一半费用或是不收费用。
  总结: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思想的流变与转型是中国近代化广告思想的“代言人”,将中国广告从古代“告白”到现如今的“广告”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孕育的国人办报历史与广告发展史呈现于世人面前。在中国广告思想近代化发展进程中,国人办报逐渐脱离了古代广告思想的束缚并吸收了西方广告的先进理念与精髓,从而在开辟出中国近代化广告发展之路的同时,也为中国报业与广告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晓慧.《大公报》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J].近代史研究,2011,06:153-193.
  [2]汪前军.论中国广告思想近代化的流变轨迹与转型特征——以1902-1916年《大公报》广告发展史为例[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2,No.34401:39-44.
  [3]韩爱平.毋忘国耻大道为公——民国初年长沙《大公报》与同期天津《大公报》比较述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5,01:85-90.
其他文献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跨境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逐渐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电子支付、物流、信用体系和争端解决机制、通关手续、法律和监管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对策,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一、跨境电子商
期刊
【摘要】:死刑是最残酷的刑罚,剥夺的是犯罪分子的生命,它的目的在于惩罚、预防犯罪。死刑存废不仅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权,但是死刑与人权保障是相悖的,不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这也就说明死刑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死刑存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根据我国的国情,立即废除死刑是不太现实的。死刑一旦废除,监狱就会人满为患,这些被终身监禁的犯人将会给政府增加巨大的负担。但是应该对死刑加以限制,
期刊
【摘要】:贪污腐败的根源是权力的滥用,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依法治吏。千年前的《韩非子》正是我国依法治吏与以法制权思想的源头,其思想及举措同样受用于现下的贪污腐败问题,对当今社会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韩非子;依法治吏;以法制权  韩非子曰:“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1]  一  韩非御法,意在兴国,警示之语、劝
期刊
对于“微视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公认的定义,百度百科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1]优酷网总裁古永锵则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广告片段等,可以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2]但随着各种新的移动APP的出现,微视频的时长并不局限于30秒至20分钟之间,比如秒拍所推出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在试点推行远程提审制度,办案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不在同一场所的情况下,借助网络视频技术,通过网络建立的声音、视频图像传输通道及终端设备进行联系, 同步的传送双方的图像与声音完成讯问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异地提审的提审方式。  【关键词】:远程提审;检察机关;应用  一、远程提审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远程视频提审,办案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不在同一场所的情况下,借助网络视频技术,通过网
期刊
【摘要】:《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66条对执行和解的法律效力做出了明确规定,该条包含了和解协议达成之后执行程序是否自然停止以及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等内容,具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条文,是我国破解执行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执行和解;效力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466条规定:“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请求中止执行或
期刊
【摘要】: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文学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除了对原著小说有着深层想象和精神探求之外,因为影视剧的改编,又对小说的意蕴阐述产生了新的解释。网络小说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基于网络小说的影视剧的改编,则因为电子媒体本身含有的声音、画面等多要素,给现代受众视听双重立体感受。小说和影视你来我往的互动关系,除了对文学本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又关系到大众传媒,文化改革以及文学审美的发展问题
期刊
【摘要】: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它包括语言、文学、宗教、造型艺术、音乐等等。由于地理、社会环境的不同,音乐文化也是有很大的差异。  中西音乐丰富多彩,就算穷毕生精力,也只是见识到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但正因为这一领域如此广阔,才需要无穷尽的认识与探索。  【关键词】:调式;曲式;节奏;创作;音色  一、中西音乐文化调式的比较  中国音乐调式在早期主要是由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综合性发展,为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有利的前提条件,本文将针对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体育新闻报道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对策  体育新闻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体育新闻的内容多元化发展,体育新闻报道范围已经延伸到了体育的各个角落
期刊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对人类的传播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技术凭借其带来的强大资源优势,填满了6.49亿用户的碎片时间,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无形中将人们嵌人到了一个全民发声、众声喧嚣的移动互联时代,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崛起撼动了以报纸、期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地位。面对新媒体的来势汹汹和媒体融合的势不可逆,传统媒体在感受到危机的同时也于无形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