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教学和开展教学的过中,要了解并顺应学生的心理认知需求,围绕学生的学习起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指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学习情境、设计有效活动、优化评价方式,都可以有力推进智慧课堂的构建,也可以帮助学生沉浸在美术学习情境中,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營造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电教设备营造学习情境,是常见的教学策略。在实际应用时,教师要从美术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有的放矢地遴选素材,向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参与到搜集素材、设计方案、整理资源等教学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运用美术思维去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美术认知。
例如,在《近大远小》一课教学中,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窗外的建筑物,按照近大远小的视角进行描述。学生依据观察视角,锚定了观察对象,通过美术思维进行观察体验和思考讨论。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具体阐释近大远小的体验,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了一组图片,和学生的观察体验进行对比分析,不断强化学生的观察体验。最后,教师明确了美术实践作业,引导学生描摹学校的最美建筑,要求凸显近大远小的特点。由于学生有了观察的经验积累,又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为顺利完成绘画奠基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在作品集中展评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绘画都凸显了近大远小的特征,并且还一定程度地表现了清晰度和明亮度的渐变。
上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学校的建筑物,提供了观察的方法,促进学生顺利开展绘画创作。观察实物和媒体呈现融合对比,让观察和体验更深刻持久,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借助实物营造了真实情境,通过图片创设了虚拟情境,为学生的美术认知和学习体验提供了学习支架,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二、设计有效活动,激发创意实践
美术学科的活动样式丰富,教师要根据学情做出取舍,提高活动和儿童的适配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美术活动的外延很广,像游戏、竞赛、观察、写生、小组创作、角色扮演等都是常用的手段,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意美术实践,鼓励学生激活美术思维,在美术创作中提升美术素养。
在《快乐动漫》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创编连环漫画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创作连环漫画,围绕一个动漫故事,安排好分工,让全体组员齐心协力创作漫画,把最好的作品参与集体展评。在美术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响应起来,按照分工要求,讨论创作主题,谋划漫画结构,共同合力创编。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适时地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设计好了作品。在展评环节,小组代表积极分享作品和创作体验。最后,教师把学生评选出来的最优作品进行了拍照留存,并把这些佳作上传至家长群和班级公众号,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学生的作品。
上述教学中,教师运用任务驱动策略,借助合作创编动漫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活动任务有一定的激励性,帮助学生不断丰富美术认识,为创作实践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在美术实践中提升美术素养。
三、优化评价方式,提升课堂品质
展评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样化的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中。学习小组内分享、班级内集中点评、自媒体平台展示等路径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加美术实践的兴趣,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有效评估展示路径,不断优化评价方式。
在《理想的居住环境》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居住场景,并进行相互比较,遴选最理想的图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仔细研究每幅图片,教师调控学情并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专业的建议。由于每幅图的场面都各不相同,学生就基于自身的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有学生认为,这幅图片呈现的环境很优美,树木郁郁葱葱,道路纵横交错;有的学生却不这么认为,觉得这儿的环境还不是最理想的,远处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破坏了这里的美好。师生、生生围绕主题深度对话,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提示,引导学生寻找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绘制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居住小区图。在任务指引下,学生自主思考,拿出了各自的创作思路。在独立创作和修改完善之后,涌现出许多佳作。集体交流点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代表讲述创作想法,相互启迪,共同提升。
教师借助图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开展美术探究学习。学生围绕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独立开展创作实践,美术素养在实践和反思评价中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通过优化的情境和科学的活动,促进学生在美术实践和评价反思中不断提升美术素养。
一、營造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电教设备营造学习情境,是常见的教学策略。在实际应用时,教师要从美术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有的放矢地遴选素材,向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参与到搜集素材、设计方案、整理资源等教学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运用美术思维去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美术认知。
例如,在《近大远小》一课教学中,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窗外的建筑物,按照近大远小的视角进行描述。学生依据观察视角,锚定了观察对象,通过美术思维进行观察体验和思考讨论。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具体阐释近大远小的体验,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了一组图片,和学生的观察体验进行对比分析,不断强化学生的观察体验。最后,教师明确了美术实践作业,引导学生描摹学校的最美建筑,要求凸显近大远小的特点。由于学生有了观察的经验积累,又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为顺利完成绘画奠基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在作品集中展评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绘画都凸显了近大远小的特征,并且还一定程度地表现了清晰度和明亮度的渐变。
上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学校的建筑物,提供了观察的方法,促进学生顺利开展绘画创作。观察实物和媒体呈现融合对比,让观察和体验更深刻持久,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借助实物营造了真实情境,通过图片创设了虚拟情境,为学生的美术认知和学习体验提供了学习支架,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二、设计有效活动,激发创意实践
美术学科的活动样式丰富,教师要根据学情做出取舍,提高活动和儿童的适配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美术活动的外延很广,像游戏、竞赛、观察、写生、小组创作、角色扮演等都是常用的手段,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意美术实践,鼓励学生激活美术思维,在美术创作中提升美术素养。
在《快乐动漫》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创编连环漫画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创作连环漫画,围绕一个动漫故事,安排好分工,让全体组员齐心协力创作漫画,把最好的作品参与集体展评。在美术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响应起来,按照分工要求,讨论创作主题,谋划漫画结构,共同合力创编。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适时地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设计好了作品。在展评环节,小组代表积极分享作品和创作体验。最后,教师把学生评选出来的最优作品进行了拍照留存,并把这些佳作上传至家长群和班级公众号,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学生的作品。
上述教学中,教师运用任务驱动策略,借助合作创编动漫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活动任务有一定的激励性,帮助学生不断丰富美术认识,为创作实践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在美术实践中提升美术素养。
三、优化评价方式,提升课堂品质
展评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样化的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中。学习小组内分享、班级内集中点评、自媒体平台展示等路径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加美术实践的兴趣,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有效评估展示路径,不断优化评价方式。
在《理想的居住环境》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居住场景,并进行相互比较,遴选最理想的图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仔细研究每幅图片,教师调控学情并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专业的建议。由于每幅图的场面都各不相同,学生就基于自身的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有学生认为,这幅图片呈现的环境很优美,树木郁郁葱葱,道路纵横交错;有的学生却不这么认为,觉得这儿的环境还不是最理想的,远处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破坏了这里的美好。师生、生生围绕主题深度对话,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提示,引导学生寻找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绘制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居住小区图。在任务指引下,学生自主思考,拿出了各自的创作思路。在独立创作和修改完善之后,涌现出许多佳作。集体交流点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代表讲述创作想法,相互启迪,共同提升。
教师借助图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开展美术探究学习。学生围绕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独立开展创作实践,美术素养在实践和反思评价中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通过优化的情境和科学的活动,促进学生在美术实践和评价反思中不断提升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