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明性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因其独有的文体特征,与一般文章在阅读方法上存在差异。学生对说明性文章的接触比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说明性文章语言的严谨、生动、準确,学会应用与迁移,发展自身思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说明性文章 阅读策略
说明性文章不同于说明文,在小学教材中,大多是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的说明性文章,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说明事物类,如《恐龙》《莫高窟》《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埃及的金字塔》等;二是说明事理类,如《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第三学段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之外,更应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让学生关注说明性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学习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策略,从而学会应用与迁移。
一、学习表达方法,感悟语言之美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严谨。在阅读时,学生要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言语表达方法,感受说明性文章的语言之美。如《埃及的金字塔》在描写埃及金字塔外观宏伟的部分时,通过几组具体的数字展示:“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里除了要让学生知道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表现事物的特点。原先学生对于埃及金字塔的宏伟没有具体的认识,除非是亲自到过现场的人才能感受到,但是通过这几组数字,立刻有了初步的感受。把这些数字与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事物——“地球”和“火车”联系起来,学生的脑海中有了更具体的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便跃然纸上。
二、领悟表达顺序,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说明顺序的表达时,要想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说明白,就必须把握好事物的内在逻辑,说明性文章一般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或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说明的。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的课文有《雾凇》《埃及的金字塔》等,按照人的认知规律进行介绍的课文有《神奇的克隆》《说勤奋》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事物的认知规律,从而发展其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时常会出现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的情况,而说明性文章是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进行顺序表达的范本。如《莫高窟》一文中,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表达顺序介绍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第一自然段先总写莫高窟是一颗明珠,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向学生展示了如何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去介绍要说明的事物。又如《神奇的克隆》一文,先由孙悟空的例子引出科学名词“克隆”,接着通过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一步解释克隆的含义,再引出植物、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的例子,展现克隆的无限前景,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文章层次清晰,围绕“克隆”一词层层递进,把复杂而深奥的科学道理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进行语言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构段方式和说明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如在教学课文《早》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处所,学习方位转换的写作方法;根据课文《谈礼貌》从不同侧面说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课文《秦兵马俑》“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过渡句的使用以及大量的说明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介绍自己身边的著名建筑。
总之,阅读说明性文章,既要关注文本语言的独特性,也要突出语文学习的本质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思维,关注语言表达,综合把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做到读写结合,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建明.说明性文章的解读与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系列研究之六[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6):26-34.
2.沈怀军.例谈说明性文章教学[J].教育观察,2013(5):55-57.
3.曹蕾.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J].学周刊,2013(10):172.
4.任义.对小学高年级说明性文章的两点认识[J].北京教育,2011(11):77.
5.王玉红.浅谈说明文教学反思[J].文理导航,2010(17):2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说明性文章 阅读策略
说明性文章不同于说明文,在小学教材中,大多是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的说明性文章,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说明事物类,如《恐龙》《莫高窟》《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埃及的金字塔》等;二是说明事理类,如《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第三学段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之外,更应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让学生关注说明性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学习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策略,从而学会应用与迁移。
一、学习表达方法,感悟语言之美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严谨。在阅读时,学生要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言语表达方法,感受说明性文章的语言之美。如《埃及的金字塔》在描写埃及金字塔外观宏伟的部分时,通过几组具体的数字展示:“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里除了要让学生知道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表现事物的特点。原先学生对于埃及金字塔的宏伟没有具体的认识,除非是亲自到过现场的人才能感受到,但是通过这几组数字,立刻有了初步的感受。把这些数字与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事物——“地球”和“火车”联系起来,学生的脑海中有了更具体的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便跃然纸上。
二、领悟表达顺序,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说明顺序的表达时,要想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说明白,就必须把握好事物的内在逻辑,说明性文章一般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或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说明的。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的课文有《雾凇》《埃及的金字塔》等,按照人的认知规律进行介绍的课文有《神奇的克隆》《说勤奋》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事物的认知规律,从而发展其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时常会出现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的情况,而说明性文章是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进行顺序表达的范本。如《莫高窟》一文中,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表达顺序介绍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第一自然段先总写莫高窟是一颗明珠,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向学生展示了如何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去介绍要说明的事物。又如《神奇的克隆》一文,先由孙悟空的例子引出科学名词“克隆”,接着通过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一步解释克隆的含义,再引出植物、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的例子,展现克隆的无限前景,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文章层次清晰,围绕“克隆”一词层层递进,把复杂而深奥的科学道理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进行语言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构段方式和说明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如在教学课文《早》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处所,学习方位转换的写作方法;根据课文《谈礼貌》从不同侧面说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课文《秦兵马俑》“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过渡句的使用以及大量的说明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介绍自己身边的著名建筑。
总之,阅读说明性文章,既要关注文本语言的独特性,也要突出语文学习的本质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思维,关注语言表达,综合把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做到读写结合,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建明.说明性文章的解读与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系列研究之六[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6):26-34.
2.沈怀军.例谈说明性文章教学[J].教育观察,2013(5):55-57.
3.曹蕾.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J].学周刊,2013(10):172.
4.任义.对小学高年级说明性文章的两点认识[J].北京教育,2011(11):77.
5.王玉红.浅谈说明文教学反思[J].文理导航,2010(17):2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