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 湖南衡阳 421800)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影响一生的因素。当前我国幼儿教师虽然总体道德素质良好,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缺乏对幼儿的耐心和爱心,敬业精神也偏低,这主要是幼儿教师本身对自己工作的错误定位造成的,也与家长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有关。因此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需要幼儿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提高工作热情,家长也应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学前教育事业。
关键词:幼儿教师;道德素质;家园互动
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实践和改革,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然而,近几年,屡屡发生的虐童事件,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对于提高幼儿教师道德素质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进一步的研究。
一、幼儿教师道德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师道德素质总体良好
根据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来看,整体教师队伍非常年轻,并且年轻教师思维敏捷,学习新思想、新技能的速度较快,能够迅速溶入到工作中,敢“闯”敢“做”,思想超前,工作精力充沛。但同时毕竟工作经验较少,驾驭课堂,课后反思的能力也不象老教师那样游刃有余。于是出现部分年轻教师有些心浮气躁,又有结婚生子、照顾幼小孩子等压力,不能把全部热情投入在工作中。这样一来,道德水准随之下降。
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亚德博士曾指出:“未来人需要学术性通行证、教育职业通行证以及关于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通行证等三张教育通行证。在这三张通行证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三张,它制约着个人学术和职业方面潜力的发挥”。(二)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的耐心和爱心
对学生有爱心,才能称为合格的老师。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孟宪承也说:“社会上没有比我们享受着更多的爱的人:我们不论在哪里,都遇着儿童的笑脸”。爱,被称为师德之魂。作为教师,如果不爱学生,谈何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去爱学生,才能获得感情上的交流。
但有的老师由于自身的道德素质不过硬,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耐心与责任,从而导致对幼儿的伤害。如某幼儿由于某种原因,来幼儿园时哭了起来,这时一位教师就不耐烦地说:“你都上幼儿园还哭,还不如不上呢”。她又转身对其他小朋友说:“他丢不丢人呀?”,其他小朋友就会一起起哄:“丢人”。这样的教育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而导致这位哭的孩子的心理雪上加霜,不仅如此,这样的教育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他会误导他们在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从而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三)部分幼兒教师敬业精神偏低
敬业精神是指“教师能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悟尽职守,努力工作”。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爱岗敬业,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积极进取。
但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容乐观。不能安心于教育工作。尤其是有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离职倾向,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较差,队伍的稳定性令人堪忧。具体而言,公办园教师与民办私立园教师在敬业精神上有显著差异。公办园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如民办、私立园教师。
二、造成幼儿教师道德素质下降的因素探析
(一)幼师本身对自己工作的错误定位
以往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仅仅是看好孩了不出事故,同时适当传授一些粗浅的知识,这不仅是一些家长的看法,一部分幼儿教师也将此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错误的定位必然产生消极错误的影响,因此一部分幼儿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热情不高,片面强调只要将孩子的安全性保障好就可以,从而忽视了自己作为教师本身师德的建设工作。
(二)家长对儿童学前工作的忽视
家长对学前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在某些地区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与认可。即使是在城市,很多家长也认识不到学前教育对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作用。因此,大多数人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状态不够重视。同时有些家长对幼儿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幼儿教师在权衡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时感到不平衡。长此以往,工作热情会逐渐丧失,对幼儿越来越冷漠 。最终造成幼儿的教育水平严重的下降。
(三)政府对幼教缺乏足够的重视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性事业,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
但在当前,农村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一些领导在对幼儿教育的性质、功能等的理解上还存在着极其落后的观念;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不足,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存在缺位现象。因此造成近年来幼儿教育方面频频亮起红灯,先是校车事故屡屡发生,接着幼儿园虐童事件又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
我们不但面对着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尚没有规范纳入基础教育体系的沉重話题,同时,有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粗放,监督缺位。开办幼儿园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幼儿教育机构质量良莠不齐。
三、提高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具体措施
针对现今发生的师德缺失现象,加强师德修养建设势在必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一个教师在师德修养上是否完善,这是关乎国家、乃至人类未来的关键。在面对频频发生的师德缺失事件,我们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加强师德建设。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工作热情
幼儿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自身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培养于幼儿时期。幼儿时期的教育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基于如此,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幼儿教师应怀着崇高的责任感,满怀热情,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 (二)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
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往往对幼教人员情不自禁地吹毛求疵。但其实,幼儿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压力也很大。要想真正为孩子构建一个完美的教育氛围,家长、幼儿园所、老师这几个环节就要主动有一个良性互动。
家长可以从很多方面达到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如家长首先可以主動的同老师交朋友,因为当孩子看到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很友好,他也会感到很愉快。家长应经常同教师交流,因为教师也会时常感到忐忑,不知道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否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如果家长可以主动的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满意的地方告诉老师,同时指出自己满意的方面,這将不但给了教师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也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互动的进行。同时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体谅、支持幼儿教师,关注幼儿教师的感受。
(三)政府应提高对幼教工作的重视
1.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
我国自古提倡“尊师重教”,并且视教育为治国之本,所以教师的地位本应是崇高的。但在我国,教师这一职业却是工资低,责任大,很多大学生毕业生都不愿做老师。同时由于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也导致了教师压力过大,影响师德修养水平。而“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并给予教师应得的各种待遇,就要把教师的贡献与收入挂钩。提高教师待遇,缓解压力,教师才能更好地投身事业,这也是提高师德修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2.加强幼儿教师职业培训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教育改革大力进行,无论教学内容、手段、方法,都在不断变化发展。这种形势下,幼儿教师原有的水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并可能会直接反映在师德修养上。因此,幼儿教师不但自身需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主管部门更应积极组织培训,尤其是对幼儿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训,这样不但能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本领,并且对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极为有益。
3.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和幼儿园的管理层需要经常通过观察、调查和考核,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使教师能够遵循必要的职业道德规范从事教育劳动。任何良好的愿望和计划都需要具体的制度来落实,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水中仙月。落实幼儿教师角色的伦理责任也不例外,它同样需要具体的制度来提供支持。因此,幼儿教师伦理责任意识的养成需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来得以强化。
四、 结语
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地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玉杰:《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吉林教育:综合》2014.5:116-116
[2]孙乐:《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2:157-157
[3]高俊红:《谈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对幼儿及其教育的影响》,《大观周刊》,2012.8:202-202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影响一生的因素。当前我国幼儿教师虽然总体道德素质良好,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缺乏对幼儿的耐心和爱心,敬业精神也偏低,这主要是幼儿教师本身对自己工作的错误定位造成的,也与家长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有关。因此要改变这些现状,首先需要幼儿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提高工作热情,家长也应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学前教育事业。
关键词:幼儿教师;道德素质;家园互动
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实践和改革,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然而,近几年,屡屡发生的虐童事件,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对于提高幼儿教师道德素质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进一步的研究。
一、幼儿教师道德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师道德素质总体良好
根据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来看,整体教师队伍非常年轻,并且年轻教师思维敏捷,学习新思想、新技能的速度较快,能够迅速溶入到工作中,敢“闯”敢“做”,思想超前,工作精力充沛。但同时毕竟工作经验较少,驾驭课堂,课后反思的能力也不象老教师那样游刃有余。于是出现部分年轻教师有些心浮气躁,又有结婚生子、照顾幼小孩子等压力,不能把全部热情投入在工作中。这样一来,道德水准随之下降。
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亚德博士曾指出:“未来人需要学术性通行证、教育职业通行证以及关于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通行证等三张教育通行证。在这三张通行证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三张,它制约着个人学术和职业方面潜力的发挥”。(二)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的耐心和爱心
对学生有爱心,才能称为合格的老师。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孟宪承也说:“社会上没有比我们享受着更多的爱的人:我们不论在哪里,都遇着儿童的笑脸”。爱,被称为师德之魂。作为教师,如果不爱学生,谈何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去爱学生,才能获得感情上的交流。
但有的老师由于自身的道德素质不过硬,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耐心与责任,从而导致对幼儿的伤害。如某幼儿由于某种原因,来幼儿园时哭了起来,这时一位教师就不耐烦地说:“你都上幼儿园还哭,还不如不上呢”。她又转身对其他小朋友说:“他丢不丢人呀?”,其他小朋友就会一起起哄:“丢人”。这样的教育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而导致这位哭的孩子的心理雪上加霜,不仅如此,这样的教育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他会误导他们在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从而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三)部分幼兒教师敬业精神偏低
敬业精神是指“教师能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悟尽职守,努力工作”。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爱岗敬业,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积极进取。
但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容乐观。不能安心于教育工作。尤其是有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离职倾向,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较差,队伍的稳定性令人堪忧。具体而言,公办园教师与民办私立园教师在敬业精神上有显著差异。公办园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如民办、私立园教师。
二、造成幼儿教师道德素质下降的因素探析
(一)幼师本身对自己工作的错误定位
以往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仅仅是看好孩了不出事故,同时适当传授一些粗浅的知识,这不仅是一些家长的看法,一部分幼儿教师也将此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错误的定位必然产生消极错误的影响,因此一部分幼儿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热情不高,片面强调只要将孩子的安全性保障好就可以,从而忽视了自己作为教师本身师德的建设工作。
(二)家长对儿童学前工作的忽视
家长对学前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在某些地区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与认可。即使是在城市,很多家长也认识不到学前教育对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作用。因此,大多数人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状态不够重视。同时有些家长对幼儿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幼儿教师在权衡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时感到不平衡。长此以往,工作热情会逐渐丧失,对幼儿越来越冷漠 。最终造成幼儿的教育水平严重的下降。
(三)政府对幼教缺乏足够的重视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性事业,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
但在当前,农村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一些领导在对幼儿教育的性质、功能等的理解上还存在着极其落后的观念;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不足,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存在缺位现象。因此造成近年来幼儿教育方面频频亮起红灯,先是校车事故屡屡发生,接着幼儿园虐童事件又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
我们不但面对着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尚没有规范纳入基础教育体系的沉重話题,同时,有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粗放,监督缺位。开办幼儿园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幼儿教育机构质量良莠不齐。
三、提高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具体措施
针对现今发生的师德缺失现象,加强师德修养建设势在必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一个教师在师德修养上是否完善,这是关乎国家、乃至人类未来的关键。在面对频频发生的师德缺失事件,我们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加强师德建设。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工作热情
幼儿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自身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培养于幼儿时期。幼儿时期的教育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基于如此,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幼儿教师应怀着崇高的责任感,满怀热情,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 (二)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
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往往对幼教人员情不自禁地吹毛求疵。但其实,幼儿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压力也很大。要想真正为孩子构建一个完美的教育氛围,家长、幼儿园所、老师这几个环节就要主动有一个良性互动。
家长可以从很多方面达到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如家长首先可以主動的同老师交朋友,因为当孩子看到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很友好,他也会感到很愉快。家长应经常同教师交流,因为教师也会时常感到忐忑,不知道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否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如果家长可以主动的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满意的地方告诉老师,同时指出自己满意的方面,這将不但给了教师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也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互动的进行。同时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体谅、支持幼儿教师,关注幼儿教师的感受。
(三)政府应提高对幼教工作的重视
1.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
我国自古提倡“尊师重教”,并且视教育为治国之本,所以教师的地位本应是崇高的。但在我国,教师这一职业却是工资低,责任大,很多大学生毕业生都不愿做老师。同时由于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也导致了教师压力过大,影响师德修养水平。而“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并给予教师应得的各种待遇,就要把教师的贡献与收入挂钩。提高教师待遇,缓解压力,教师才能更好地投身事业,这也是提高师德修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2.加强幼儿教师职业培训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教育改革大力进行,无论教学内容、手段、方法,都在不断变化发展。这种形势下,幼儿教师原有的水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并可能会直接反映在师德修养上。因此,幼儿教师不但自身需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主管部门更应积极组织培训,尤其是对幼儿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训,这样不但能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本领,并且对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极为有益。
3.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和幼儿园的管理层需要经常通过观察、调查和考核,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使教师能够遵循必要的职业道德规范从事教育劳动。任何良好的愿望和计划都需要具体的制度来落实,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水中仙月。落实幼儿教师角色的伦理责任也不例外,它同样需要具体的制度来提供支持。因此,幼儿教师伦理责任意识的养成需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来得以强化。
四、 结语
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地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玉杰:《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吉林教育:综合》2014.5:116-116
[2]孙乐:《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2:157-157
[3]高俊红:《谈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对幼儿及其教育的影响》,《大观周刊》,2012.8: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