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没有在路上逗留,下午就早早结束了一天的行程,甚至还没等到酷热和酸痛的脚腕驱使我们询问每一位过路的夏尔巴:“还有多远才能宿营?”我们很快发现答案无一例外的是:“还有两英里,先生……”夜晚是宁静的。炊烟冉冉升起在寂静的空中。黄昏变得温柔了。火光闪耀在我们明天可能宿营的山脊上。云雾模糊了我们后天要赶的山路。渐渐增加的兴奋感把我的思绪一遍遍带到西山脊……当太阳落山时孤独感油然而生,疑虑也偶尔徘徊脑际。那时我感到沉重,仿佛身负着整个生命。——托马斯·霍恩拜茵《珠峰西脊》
张京川、任子翔和安少华做梦都没想到他们一起险些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但是在共同经历了痛苦的24小时后,他们结下了最真挚的友谊。
5月16日8点04分,任子翔登顶,在顶峰呆了近一个小时后,任子翔与张京川、安少华同时开始下撤。当任子翔通过第二台阶时,没想到意外的情况出现了,由于在下第二台阶时等待时间太长,任子翔所携带的氧气已不足,但任子翔本人全然不知。当任子翔刚从8300米营地出来才发现氧气已经无法支撑到7790米营地。是返回8300米营地拿备用氧气还是继续前行?任子翔站在海拔8200米处犹豫了半天返回8300米营地无疑将消耗更多的体能,继续前行则要冒着无氧下撤的风险。
在艰难的抉择面前,任子翔选择了继续下撤。当到8100米时任子翔的氧气完全耗尽,面对还有一大半的路程,任子翔只能无氧下撤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任子翔走了三个多小时,用尽最后一丝体力,筋疲力尽的任子翔倒在了离7790米营地帐篷五米的地方。任子翔在帐篷外而此时张京川在帐篷内因失温而全身发抖,根本无力帮助自己的兄弟,不过张京川还是将自己的氧气丢给了任子翔。重新得到氧气,任子翔这才逐渐恢复过来。由于体能透支张京川、任子翔决定在7790米营地休息,等体能恢复后再下撤。
凌晨四点安少华迷迷糊糊从睡梦中醒来,就在此时安少华发现睡在旁边的任子翔没有任何的反应。安少华立即检查任子翔的氧气此时任子翔的氧气指针早已归零。安少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氧气面罩扣在了任子翔脸上。有了氧气,只是短短几分钟,任子翔便恢复了知觉,但还是神志不清。看到任子翔有了好转,安少华这才放下心来。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小时,向来在五个队员中体能最好的安少华因为缺氧开始失温,身体发抖,嘴唇发紫,不停地呻吟,甚至出现了呕吐现象。而此时张京川被安少华的呻吟声所惊醒,看到安少华的情况,张京川做出了和安少华同样的举动,毫不犹豫将氧气面罩给了安少华。据张京川说,只是短短的一分钟,安少华便睡了过去。就这样,两个氧气面罩,三个人坚持到了天亮。
当任子翔清晨醒来听说了这一切,什么话都没有说拉着安少华的手率先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见到任子翔的泪花,安少华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哗哗地往下流,面对这样的情景张京川也加入其中。在人与人的感情面前,在纯真的友谊面前,谁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情感,珠峰的凶险和雄伟在这一刻却比不过他们流露出的最真挚的感情。几个宁愿流血也不流泪的男人此时早已成为了泪人,这是“友谊之泪”,更是“真情之泪”。
患难见真情,此时三人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擦干眼泪,张京川提议,珠峰为证,三人在7790米营地义结金兰,虽然很俗套但也许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让三个男人心安。以珠峰之雪代酒,让神圣的珠峰为见证,在狭小的帐篷内,他们以种很“江湖”的形式让友谊升级并相互鼓励,一定要安全撤到大本营。
专访安少华
户外探险杂志: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是做什么职业的?
安少华:我是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电业局的工程师,专门搞工程曹理的登山和徒步纯粹是业余爱好,增加一些业余生活的乐趣。
户外探险杂志: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划珠峰的攀登?
安少华;有这个想法是在2005年登完慕士塔格以后,2006年本来杨春风要来登珠峰,后来固为机会不太好就没登成。我们都是好朋友,说起这个事的时候,我就是从那时开始有这个想法的,因为当时登慕士塔格也比较轻松,他们也说我具备这个条件,不光是体力方面,经济方面,还有心理方面也是比较成熟的。
户外探险杂志:您的年龄比较大,这是很大的优势。
安少华:对,另外我的登山理念和他们的还不太一样,因为我这是业余,纯粹是业余爱好,我的登山理念最关键是注重体验,因为出来时也说过,不是所有来的人全能量到顶上,很有可能失败的,但我信奉是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多些体验,多些经历,对以后自己哪怕到老了走不动路了回忆起来也是个幸福的事情,
户外探险杂志: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三人的故事,您能讲讲您对8000米以上道德的理解吗?
安少华:我们在顶峰停留太久,开始下“之”字形陡坡,张京川在前面,走几步都要回头来看我,我在中间,任于翔在后,其实这种陡坡,臂力好的人下得快一些,而且安全性也高一些,张京川看来很瘦,但他力量很不错,特别是臂力很好。但任子翔的臂力就要差一些,好在他有自己的夏尔巴跟着。其实这一段路就是去年网络上炒得很热的8000米以上就没有道德的地带,我的感受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已经不能走了,靠人背或者抬在一般的路段还有点可能,但下那几个台阶就不大可能,所以不存在有没有道德的问题,但是如果能给队友一些提醒,鼓励和激励都是最好的帮助,还有就是在那种高度,每个人都是体力透支的状态,自己的生命可能随时都有危险,如果去背或抬一个人很可能就都下不来,如果只是缺氧气或是需要扶一下或推一下等是完全可以帮助的。
户外探险杂志;这次攀登中什么是您最大的收获?
安少华:上到7790米营地,我平生第一次用氧,每个氧气罐上有个控制阀,每个人要有个面罩,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夏尔巴从尼泊尔带来的,全部是旧的,在6500米营地我们才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而且非常神秘,说这些东西非常昂贵,非常容易坏,每人只有一套,如果坏了你就没有机会冲顶了。当时发到每个队员手里,用衣服小心包好背到7790米营地,但所有操作都是夏尔巴来给你安装氧气,否则后果自负,到后来冲顶后返回7790米营地,为了生命而争取氧气时我才发现那些都是骗人的鬼话,那个控制阀的装法和原理与家里用的液化气罐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以后如果有准备再攀量用氧气的山峰时,一定要先学会氧气的使用,把关系到生命的东西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户外探险杂志:您怎么理解这次珠峰攀登?
安少华:通过这次登山活动,我有如下体会和感悟,不要读什么征服。或是把什么踏在脚下,人相对于大自然来说大渺小,太脆弱了,在大自然的极度条件下,人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失去 我们只是经历,只是体验,只是感悟而已,男人总是 要有梦想的,而且要百折不挠,哪怕是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也要努力去实现,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做任何事情,更要注意细节上的亭。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回家的感觉才是最好的!吃苦是幸福的台阶,磨难是成功的台阶,有努力,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专访张京川、任子翔
户外探险杂志:首先您两位都是来自昆明,然后确实是从身材上体形上都有些相似,这就是为什么让你们两位一起采访的原因。
张京川:我在昆明市五华区工商局工作,任于翔在云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工作。从15岁开始我们就是好哥们,高中后我们分别参军入伍,退伍后又在起我们的老婆孩子每个星期都在一起玩,每个星期都见面,每天都要通电话是非常好的朋友。然后一起爬山,所有的登山经历都是一样的。
任子翔:我们开始登山是在2000年当时就是一个念头,要不然我们尝试一下登雪山。以前在部队有一些训练都是在山中进行的。那时很盲目,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到户外店买了装备准备去哈巴雪山。当时我们找到以前登过的人问一下线路,要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找老乡雇马把装备拉到大本营,就靠一张地图和指北针也没有请向导就开始登了。现在回想起来是很盲目,没有把登山的风险考虑充分,那次最后冲顶时由于大雾,我们可能登到了二峰上面,最后下来回想感觉是走错了。第二年准备得很充分,通过不断学习很顺利登上去了。
户外探险杂志:你们是从什么时候有攀登珠峰的想法的?
任子翔:登珠峰的想法从一开始很朦胧,那么基于什么呢?2001年姜桑拉姆登山大会,我们来参加了,那次我们分在第二组,第一组深圳队员上去了,上去后当晚有几个人目为高山反应送下来了,我们第二组上去后气候不好就下撤。下来之后我们就想还不如到珠峰大本营来看看我们带了一个帐篷就扎在我们现在这个位置,非常巧。当时第一次看到珠峰那时心里就有朦胧的念头
张京川:2001年6月回去后我工作发生变动后有几年没登山。任子翔在2005年登顶慕士塔格我是2006年。登完慕士塔格后感觉到有攀登珠峰的基础然后杨春风打电话给我们给我们发邀请函那么我们想有这样的机会的话那就来尝试一下,要是有能力冲顶的话,那当然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能够实现,那么如果这次不行的话以后我想我们可能还是要创造机会再来尝试攀登珠峰。
户外探险杂志:你们攀登珠峰,家里是怎么样的态度?
张京川:家里基本上不同意,因为对攀登珠峰的风险性我们有认识但是普通老百姓却觉得这是个高不可攀的事情。我们的感觉是我来尝试 如果我适应到6500米不行我就下来,到了7028不行我就下来,我们是37岁的人,登山理念比较成熟,我们有妻儿老小,我们有稳定工作,我们不会因为这个事情来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送掉,而把整个家庭毁掉。
任子翔:登山不会把我们整个生活改变就是一个爱好,这种爱好支撑着我们不断攀登,从哈巴雪山到姜桑拉姆,从慕士塔格到珠峰。登山这个爱好可以说现在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成功了也不会改变我们以往的生活,如果不成功也是一样,我们还是会来尝试,大概是这样。
户外探险杂志:你们非常事受这个过程。
张京川:这个过程的享受非常棒我觉着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登山更过瘾了,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目标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还不知道能不能成登山的过瘾之处就是在于一旦开始决定了登这座山就开始制订训练计划按照计划每天挥汗如雨享受它的过程最终通过奋斗站在顶峰上。
你只有经历了这种过瘾后才知道它的味道是什么它是很短的周期包括攀登珠峰也就是半年每天你的生活都是围绕着锻炼身体。之后是到这里吃很多苦受很多罪,一个个建营地最后登上顶峰,把你身体的梦想变成个计划通过实施来实现。
这种体验在人生中可能是不多见的,它给人生带来丰富的经历这时候苦其实你就忘了,现在你是吃这个苦可能你下到拉萨一个月后马上就把苦忘了等到你看到这些照片再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你可能会热泪盈眶。原来觉得攀登慕士塔格很苦现在经历过珠峰后觉得慕士塔格不算苦,慕士塔格甚至是一种享受。
经历了珠峰后,我们会再尝试一些技术型山峰,但是我们的定位就是业余爱好,不要影响自己的家庭,不要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不当回事我觉得我们的登山理念就是这样,尝试行就行不行就下来,没有什么。
张京川、任子翔和安少华做梦都没想到他们一起险些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但是在共同经历了痛苦的24小时后,他们结下了最真挚的友谊。
5月16日8点04分,任子翔登顶,在顶峰呆了近一个小时后,任子翔与张京川、安少华同时开始下撤。当任子翔通过第二台阶时,没想到意外的情况出现了,由于在下第二台阶时等待时间太长,任子翔所携带的氧气已不足,但任子翔本人全然不知。当任子翔刚从8300米营地出来才发现氧气已经无法支撑到7790米营地。是返回8300米营地拿备用氧气还是继续前行?任子翔站在海拔8200米处犹豫了半天返回8300米营地无疑将消耗更多的体能,继续前行则要冒着无氧下撤的风险。
在艰难的抉择面前,任子翔选择了继续下撤。当到8100米时任子翔的氧气完全耗尽,面对还有一大半的路程,任子翔只能无氧下撤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任子翔走了三个多小时,用尽最后一丝体力,筋疲力尽的任子翔倒在了离7790米营地帐篷五米的地方。任子翔在帐篷外而此时张京川在帐篷内因失温而全身发抖,根本无力帮助自己的兄弟,不过张京川还是将自己的氧气丢给了任子翔。重新得到氧气,任子翔这才逐渐恢复过来。由于体能透支张京川、任子翔决定在7790米营地休息,等体能恢复后再下撤。
凌晨四点安少华迷迷糊糊从睡梦中醒来,就在此时安少华发现睡在旁边的任子翔没有任何的反应。安少华立即检查任子翔的氧气此时任子翔的氧气指针早已归零。安少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氧气面罩扣在了任子翔脸上。有了氧气,只是短短几分钟,任子翔便恢复了知觉,但还是神志不清。看到任子翔有了好转,安少华这才放下心来。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小时,向来在五个队员中体能最好的安少华因为缺氧开始失温,身体发抖,嘴唇发紫,不停地呻吟,甚至出现了呕吐现象。而此时张京川被安少华的呻吟声所惊醒,看到安少华的情况,张京川做出了和安少华同样的举动,毫不犹豫将氧气面罩给了安少华。据张京川说,只是短短的一分钟,安少华便睡了过去。就这样,两个氧气面罩,三个人坚持到了天亮。
当任子翔清晨醒来听说了这一切,什么话都没有说拉着安少华的手率先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见到任子翔的泪花,安少华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哗哗地往下流,面对这样的情景张京川也加入其中。在人与人的感情面前,在纯真的友谊面前,谁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情感,珠峰的凶险和雄伟在这一刻却比不过他们流露出的最真挚的感情。几个宁愿流血也不流泪的男人此时早已成为了泪人,这是“友谊之泪”,更是“真情之泪”。
患难见真情,此时三人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擦干眼泪,张京川提议,珠峰为证,三人在7790米营地义结金兰,虽然很俗套但也许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让三个男人心安。以珠峰之雪代酒,让神圣的珠峰为见证,在狭小的帐篷内,他们以种很“江湖”的形式让友谊升级并相互鼓励,一定要安全撤到大本营。
专访安少华
户外探险杂志: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是做什么职业的?
安少华:我是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电业局的工程师,专门搞工程曹理的登山和徒步纯粹是业余爱好,增加一些业余生活的乐趣。
户外探险杂志: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划珠峰的攀登?
安少华;有这个想法是在2005年登完慕士塔格以后,2006年本来杨春风要来登珠峰,后来固为机会不太好就没登成。我们都是好朋友,说起这个事的时候,我就是从那时开始有这个想法的,因为当时登慕士塔格也比较轻松,他们也说我具备这个条件,不光是体力方面,经济方面,还有心理方面也是比较成熟的。
户外探险杂志:您的年龄比较大,这是很大的优势。
安少华:对,另外我的登山理念和他们的还不太一样,因为我这是业余,纯粹是业余爱好,我的登山理念最关键是注重体验,因为出来时也说过,不是所有来的人全能量到顶上,很有可能失败的,但我信奉是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多些体验,多些经历,对以后自己哪怕到老了走不动路了回忆起来也是个幸福的事情,
户外探险杂志: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三人的故事,您能讲讲您对8000米以上道德的理解吗?
安少华:我们在顶峰停留太久,开始下“之”字形陡坡,张京川在前面,走几步都要回头来看我,我在中间,任于翔在后,其实这种陡坡,臂力好的人下得快一些,而且安全性也高一些,张京川看来很瘦,但他力量很不错,特别是臂力很好。但任子翔的臂力就要差一些,好在他有自己的夏尔巴跟着。其实这一段路就是去年网络上炒得很热的8000米以上就没有道德的地带,我的感受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已经不能走了,靠人背或者抬在一般的路段还有点可能,但下那几个台阶就不大可能,所以不存在有没有道德的问题,但是如果能给队友一些提醒,鼓励和激励都是最好的帮助,还有就是在那种高度,每个人都是体力透支的状态,自己的生命可能随时都有危险,如果去背或抬一个人很可能就都下不来,如果只是缺氧气或是需要扶一下或推一下等是完全可以帮助的。
户外探险杂志;这次攀登中什么是您最大的收获?
安少华:上到7790米营地,我平生第一次用氧,每个氧气罐上有个控制阀,每个人要有个面罩,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夏尔巴从尼泊尔带来的,全部是旧的,在6500米营地我们才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而且非常神秘,说这些东西非常昂贵,非常容易坏,每人只有一套,如果坏了你就没有机会冲顶了。当时发到每个队员手里,用衣服小心包好背到7790米营地,但所有操作都是夏尔巴来给你安装氧气,否则后果自负,到后来冲顶后返回7790米营地,为了生命而争取氧气时我才发现那些都是骗人的鬼话,那个控制阀的装法和原理与家里用的液化气罐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以后如果有准备再攀量用氧气的山峰时,一定要先学会氧气的使用,把关系到生命的东西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户外探险杂志:您怎么理解这次珠峰攀登?
安少华:通过这次登山活动,我有如下体会和感悟,不要读什么征服。或是把什么踏在脚下,人相对于大自然来说大渺小,太脆弱了,在大自然的极度条件下,人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失去 我们只是经历,只是体验,只是感悟而已,男人总是 要有梦想的,而且要百折不挠,哪怕是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也要努力去实现,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做任何事情,更要注意细节上的亭。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回家的感觉才是最好的!吃苦是幸福的台阶,磨难是成功的台阶,有努力,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专访张京川、任子翔
户外探险杂志:首先您两位都是来自昆明,然后确实是从身材上体形上都有些相似,这就是为什么让你们两位一起采访的原因。
张京川:我在昆明市五华区工商局工作,任于翔在云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工作。从15岁开始我们就是好哥们,高中后我们分别参军入伍,退伍后又在起我们的老婆孩子每个星期都在一起玩,每个星期都见面,每天都要通电话是非常好的朋友。然后一起爬山,所有的登山经历都是一样的。
任子翔:我们开始登山是在2000年当时就是一个念头,要不然我们尝试一下登雪山。以前在部队有一些训练都是在山中进行的。那时很盲目,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到户外店买了装备准备去哈巴雪山。当时我们找到以前登过的人问一下线路,要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找老乡雇马把装备拉到大本营,就靠一张地图和指北针也没有请向导就开始登了。现在回想起来是很盲目,没有把登山的风险考虑充分,那次最后冲顶时由于大雾,我们可能登到了二峰上面,最后下来回想感觉是走错了。第二年准备得很充分,通过不断学习很顺利登上去了。
户外探险杂志:你们是从什么时候有攀登珠峰的想法的?
任子翔:登珠峰的想法从一开始很朦胧,那么基于什么呢?2001年姜桑拉姆登山大会,我们来参加了,那次我们分在第二组,第一组深圳队员上去了,上去后当晚有几个人目为高山反应送下来了,我们第二组上去后气候不好就下撤。下来之后我们就想还不如到珠峰大本营来看看我们带了一个帐篷就扎在我们现在这个位置,非常巧。当时第一次看到珠峰那时心里就有朦胧的念头
张京川:2001年6月回去后我工作发生变动后有几年没登山。任子翔在2005年登顶慕士塔格我是2006年。登完慕士塔格后感觉到有攀登珠峰的基础然后杨春风打电话给我们给我们发邀请函那么我们想有这样的机会的话那就来尝试一下,要是有能力冲顶的话,那当然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能够实现,那么如果这次不行的话以后我想我们可能还是要创造机会再来尝试攀登珠峰。
户外探险杂志:你们攀登珠峰,家里是怎么样的态度?
张京川:家里基本上不同意,因为对攀登珠峰的风险性我们有认识但是普通老百姓却觉得这是个高不可攀的事情。我们的感觉是我来尝试 如果我适应到6500米不行我就下来,到了7028不行我就下来,我们是37岁的人,登山理念比较成熟,我们有妻儿老小,我们有稳定工作,我们不会因为这个事情来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送掉,而把整个家庭毁掉。
任子翔:登山不会把我们整个生活改变就是一个爱好,这种爱好支撑着我们不断攀登,从哈巴雪山到姜桑拉姆,从慕士塔格到珠峰。登山这个爱好可以说现在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成功了也不会改变我们以往的生活,如果不成功也是一样,我们还是会来尝试,大概是这样。
户外探险杂志:你们非常事受这个过程。
张京川:这个过程的享受非常棒我觉着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登山更过瘾了,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目标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还不知道能不能成登山的过瘾之处就是在于一旦开始决定了登这座山就开始制订训练计划按照计划每天挥汗如雨享受它的过程最终通过奋斗站在顶峰上。
你只有经历了这种过瘾后才知道它的味道是什么它是很短的周期包括攀登珠峰也就是半年每天你的生活都是围绕着锻炼身体。之后是到这里吃很多苦受很多罪,一个个建营地最后登上顶峰,把你身体的梦想变成个计划通过实施来实现。
这种体验在人生中可能是不多见的,它给人生带来丰富的经历这时候苦其实你就忘了,现在你是吃这个苦可能你下到拉萨一个月后马上就把苦忘了等到你看到这些照片再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你可能会热泪盈眶。原来觉得攀登慕士塔格很苦现在经历过珠峰后觉得慕士塔格不算苦,慕士塔格甚至是一种享受。
经历了珠峰后,我们会再尝试一些技术型山峰,但是我们的定位就是业余爱好,不要影响自己的家庭,不要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不当回事我觉得我们的登山理念就是这样,尝试行就行不行就下来,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