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的试题内容在不断改革,这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以适应这样的要求,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高中语文 素质教育 能力提高
一、开展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来弥补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的小缺憾,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讲座课上,学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在熏陶渐染中使学生的文学与文化修养得以提高。讲座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应在开学初拟订好计划,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随意改变。举办讲座时教师应尽量使课堂容量丰富充实、具体到位。大到文学史上某个热点问题,小到课堂上某个容易忽略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讲座的内容。讲授时教师尽量以口若悬河的旁征博引吸引学生;以声情并茂的即兴发挥感染学生;以才华横溢的自由挥洒驾驭学生;以收放自如的学者气质征服学生。总而言之,要使学生在大量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经常领略到读书人特有的潇洒进而羡慕这种潇洒,从而在内心涌起对学好语文读好书的真正渴望。每次举办讲座时的对象不一定相同,应以自愿为原则,但每次要记录下到场同学的姓名,以便进行讲座内容的抽测。抽测应及时,重点应体现讲座内容。
二、因文而异,灵活处理方式
对课文的处理一般因文而异,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篇课文就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学习《 雨中登泰山》 就是使学生欣赏到泰山雄伟,增加学生的生活信念,战胜困难的力量;了解到泰山所蕴含的丰富的悠久的文化遗产,激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领略到泰山的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进而激励自己为建设强盛祖国而刻苦读书的雄心壮志。学习了鲁讯的《祝福》,就要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生活的状况,认识不同层次,不同地位,不同阶级人物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经济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那个社会的本质。总之,把文字还原成生活,把文字还原成实物,这样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思,学有收获。每篇课文真正起到了窗口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读物量
扩展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在学生放假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包括有中外名著,唐诗宋词鉴赏等等。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选择多种读物。例如可以以《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每期《中学生阅读》都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的,大体分自读篇和教读篇。自读篇凭兴趣读,靠悟性品,课外独立完成。教读篇,按要求读,靠毅力啃,在老师帮助下完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能力训练,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选读名句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四、发挥学生主动性
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发言。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而。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没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
五、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要把提高素质落到实处,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关键,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素质教育无从谈起。学生到了高三,我便安排了每节课的五分钟常规训练,主要是字的音形、义的辩析,病句辩析,文化文学常识等选择性试题,每节课提前由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出题,师生讨论,一年下来,几百道试题,学生积累了许多基础知识,比集中复习效果要好得多。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美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组成,教师是课堂领导者,学生是课堂的配角,师生很难产生共鸣,学生也很难产生审美效果,无法得到如临其境的审美愉悦。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利用有效地教学模式,激活教学课堂。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学生得到了捕捉美、认识美和接受美的全新视野,在视觉快感和听觉快感的基础上,对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群英会蒋干中计》、《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小说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在课堂播放《三国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游传》的电视连续剧有关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具体的艺术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 素质教育 能力提高
一、开展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来弥补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的小缺憾,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讲座课上,学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在熏陶渐染中使学生的文学与文化修养得以提高。讲座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应在开学初拟订好计划,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随意改变。举办讲座时教师应尽量使课堂容量丰富充实、具体到位。大到文学史上某个热点问题,小到课堂上某个容易忽略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讲座的内容。讲授时教师尽量以口若悬河的旁征博引吸引学生;以声情并茂的即兴发挥感染学生;以才华横溢的自由挥洒驾驭学生;以收放自如的学者气质征服学生。总而言之,要使学生在大量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经常领略到读书人特有的潇洒进而羡慕这种潇洒,从而在内心涌起对学好语文读好书的真正渴望。每次举办讲座时的对象不一定相同,应以自愿为原则,但每次要记录下到场同学的姓名,以便进行讲座内容的抽测。抽测应及时,重点应体现讲座内容。
二、因文而异,灵活处理方式
对课文的处理一般因文而异,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篇课文就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学习《 雨中登泰山》 就是使学生欣赏到泰山雄伟,增加学生的生活信念,战胜困难的力量;了解到泰山所蕴含的丰富的悠久的文化遗产,激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领略到泰山的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进而激励自己为建设强盛祖国而刻苦读书的雄心壮志。学习了鲁讯的《祝福》,就要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生活的状况,认识不同层次,不同地位,不同阶级人物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经济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那个社会的本质。总之,把文字还原成生活,把文字还原成实物,这样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思,学有收获。每篇课文真正起到了窗口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读物量
扩展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在学生放假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包括有中外名著,唐诗宋词鉴赏等等。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选择多种读物。例如可以以《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每期《中学生阅读》都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的,大体分自读篇和教读篇。自读篇凭兴趣读,靠悟性品,课外独立完成。教读篇,按要求读,靠毅力啃,在老师帮助下完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能力训练,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选读名句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四、发挥学生主动性
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发言。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而。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没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
五、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要把提高素质落到实处,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关键,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素质教育无从谈起。学生到了高三,我便安排了每节课的五分钟常规训练,主要是字的音形、义的辩析,病句辩析,文化文学常识等选择性试题,每节课提前由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出题,师生讨论,一年下来,几百道试题,学生积累了许多基础知识,比集中复习效果要好得多。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美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组成,教师是课堂领导者,学生是课堂的配角,师生很难产生共鸣,学生也很难产生审美效果,无法得到如临其境的审美愉悦。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利用有效地教学模式,激活教学课堂。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学生得到了捕捉美、认识美和接受美的全新视野,在视觉快感和听觉快感的基础上,对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群英会蒋干中计》、《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小说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在课堂播放《三国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游传》的电视连续剧有关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具体的艺术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