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70-0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56页的内容。教材以“运饲料”为情境,通过计算饲料的质量展开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算法的探究。
估算教学的核心在哪里?估算教学中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孰轻孰重?怎样引导学生真正实现学有价值数学的目标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备课、上课之旅。
教材中的例题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跨度太大,起点太高,所以初步进行了更换。教学设计一稿上传了,但我心里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而随后,同组教师的点评、修改,令我豁然开朗,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我找到了自己少了什么,那就是: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思想的渗透没有落实到位。换言之,估算方法的强化,弱化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自行选取的例题、设计的练习无不带有“大约”这一词眼,估算的人为要求过于明显,有种“为了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估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坐在电脑前,点击着自己搜集的关于估算的相关资料,翻看着教学参考和备课一稿,回味着同事们的修改点评,对这节课我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带着这些想法,我开始了教学二稿的设计,并将之践行于上课这一环节。
一、情境创设培养估算意识
为了降低估算的人为要求,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经过再三斟酌,我最终决定分两步走。
首先,采用旧版教材中的情境进行教学。呈现第一个例题的时候,有意隐去了问题,只提供信息“为了帮天鹅安全过冬,动物保护协会的王叔叔要买196袋大米,每袋29元,他带了6200元钱。”进而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巧妙引出了分别适于估算和精算的两个问题。
其实,每一种具体情境中估算方法的选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第二个例题我又采用了新版教材中“每袋饲料重46千克,买250袋。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以减少数值对学生估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将探究的侧重点转移至“结合具体情境,对估算方法做出正确选择,对估算结果作出合理判断”这一目标的达成上。
要求与自觉的分水岭是看学生是否真正融入了个人情感和感悟,情感的投入会激发学生的思考,感悟的提升会加深学生的认知。对自己估算过程及估算结果的合理解释,将有助于学生合情处理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估算的算法交流之后,我安排了思辨这一环节:46更接近50,那我们刚才为什么排除了这种估法?
尽可能地为学生呈现有必要估算且估算目标也比较明确的情境,我想,这样对学生初步接触并掌握估算的思想是十分有益的。
二、教学过程突出算法选择
估算,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需要,有了需要,才会有意识,自主学习才会成为可能。针对课前前测中暴露出的学生估算意识严重缺失的问题,我有意在上课一开始就引领学生回顾学过的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提问“同学们,迄今为止,你学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并借助课件演示加以比较: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都属于精算,因为通过这三种计算得到的结果都是精确的,而估算是不精确的计算,估算的结果可能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比实际结果小。然后设疑:什么样的题目需要精算?什么样的题目适合估算?怎样估算?这可是一门学问。旨在深化“估算因需要而有用”这一理念。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一些专家也对此作了很好的诠解。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计算时,他能否根据问题的情境合理地选择估算、口算、笔算、计算器等方法进行计算,这是需要教师加以关注的。因此,在解决“6200元钱够吗?”和“王叔叔需要付多少钱?”这两个问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都需要精算吗?为什么?”购物是同学们经常亲身经历的事,他们在算钱时,意识上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带钱够不够时是估算,付钱时是精算。这一思考讨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情况下用估算。
三、练习设计渗透估算思想
可能数学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而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估算思想的渗透不到位。其实真正的估算教学是一种思想教学,而不仅仅是方法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思想的渗透则尤为重要。所以,在二稿中,我设计了三个类型的练习题,分别是“想一想,下列情境选择精算还是估算更合理?”“辨析理解:评价两位同学的估算是否合理,为什么?”以及“实践应用”。
1.想一想,下列情境选择精算还是估算更合理?
⑴会计汇总本公司5月份的销售总额。
⑵王芳和父母五一假期准备到大连旅游,出发前筹划所带费用。
⑶科学家计算卫星行驶的轨道。
2.辨析理解。
请你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的估算。
⑴李老师给102名三好学生购买钢笔,每支36元,带3620元够吗?
小明的估法:
102≈100,100×36=3600(元),3600<3620。答:够了。
⑵动物学校放學了,老虎每秒钟跑18米,30秒钟可以到家;豹子每秒钟跑32米,20秒钟可以到家。想一想,谁家离学校近呢?
小丽的估法:
老虎:18≈20,20×30=600(米)
豹子:32≈30,30×20=600(米)
答:它们离学校一样近。
3.实践应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在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后,利用教材中的练习,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仅巩固学生建立的数学模型,而且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虽然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以及教学设计的不完善,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当听到学生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精算,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估算”时,我依然满心欢喜。欢喜于自己在估算教学中的点滴尝试所取得的收获。我想说:由刻意到自觉,由自觉到意识,由意识到技能,更多的是这种跃升前的一推。越过,学生的眼界就会明朗,境界就会开阔。
对于估算,很多同行们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但如果我们能对估算的意义、估算的价值、估算的策略进行深入的学习领会,那么估算,一定会成为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一个亮点。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70-0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56页的内容。教材以“运饲料”为情境,通过计算饲料的质量展开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算法的探究。
估算教学的核心在哪里?估算教学中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孰轻孰重?怎样引导学生真正实现学有价值数学的目标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备课、上课之旅。
教材中的例题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跨度太大,起点太高,所以初步进行了更换。教学设计一稿上传了,但我心里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而随后,同组教师的点评、修改,令我豁然开朗,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我找到了自己少了什么,那就是: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思想的渗透没有落实到位。换言之,估算方法的强化,弱化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自行选取的例题、设计的练习无不带有“大约”这一词眼,估算的人为要求过于明显,有种“为了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估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坐在电脑前,点击着自己搜集的关于估算的相关资料,翻看着教学参考和备课一稿,回味着同事们的修改点评,对这节课我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带着这些想法,我开始了教学二稿的设计,并将之践行于上课这一环节。
一、情境创设培养估算意识
为了降低估算的人为要求,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经过再三斟酌,我最终决定分两步走。
首先,采用旧版教材中的情境进行教学。呈现第一个例题的时候,有意隐去了问题,只提供信息“为了帮天鹅安全过冬,动物保护协会的王叔叔要买196袋大米,每袋29元,他带了6200元钱。”进而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巧妙引出了分别适于估算和精算的两个问题。
其实,每一种具体情境中估算方法的选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第二个例题我又采用了新版教材中“每袋饲料重46千克,买250袋。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以减少数值对学生估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将探究的侧重点转移至“结合具体情境,对估算方法做出正确选择,对估算结果作出合理判断”这一目标的达成上。
要求与自觉的分水岭是看学生是否真正融入了个人情感和感悟,情感的投入会激发学生的思考,感悟的提升会加深学生的认知。对自己估算过程及估算结果的合理解释,将有助于学生合情处理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估算的算法交流之后,我安排了思辨这一环节:46更接近50,那我们刚才为什么排除了这种估法?
尽可能地为学生呈现有必要估算且估算目标也比较明确的情境,我想,这样对学生初步接触并掌握估算的思想是十分有益的。
二、教学过程突出算法选择
估算,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需要,有了需要,才会有意识,自主学习才会成为可能。针对课前前测中暴露出的学生估算意识严重缺失的问题,我有意在上课一开始就引领学生回顾学过的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提问“同学们,迄今为止,你学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并借助课件演示加以比较: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都属于精算,因为通过这三种计算得到的结果都是精确的,而估算是不精确的计算,估算的结果可能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比实际结果小。然后设疑:什么样的题目需要精算?什么样的题目适合估算?怎样估算?这可是一门学问。旨在深化“估算因需要而有用”这一理念。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一些专家也对此作了很好的诠解。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计算时,他能否根据问题的情境合理地选择估算、口算、笔算、计算器等方法进行计算,这是需要教师加以关注的。因此,在解决“6200元钱够吗?”和“王叔叔需要付多少钱?”这两个问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都需要精算吗?为什么?”购物是同学们经常亲身经历的事,他们在算钱时,意识上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带钱够不够时是估算,付钱时是精算。这一思考讨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情况下用估算。
三、练习设计渗透估算思想
可能数学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而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估算思想的渗透不到位。其实真正的估算教学是一种思想教学,而不仅仅是方法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思想的渗透则尤为重要。所以,在二稿中,我设计了三个类型的练习题,分别是“想一想,下列情境选择精算还是估算更合理?”“辨析理解:评价两位同学的估算是否合理,为什么?”以及“实践应用”。
1.想一想,下列情境选择精算还是估算更合理?
⑴会计汇总本公司5月份的销售总额。
⑵王芳和父母五一假期准备到大连旅游,出发前筹划所带费用。
⑶科学家计算卫星行驶的轨道。
2.辨析理解。
请你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的估算。
⑴李老师给102名三好学生购买钢笔,每支36元,带3620元够吗?
小明的估法:
102≈100,100×36=3600(元),3600<3620。答:够了。
⑵动物学校放學了,老虎每秒钟跑18米,30秒钟可以到家;豹子每秒钟跑32米,20秒钟可以到家。想一想,谁家离学校近呢?
小丽的估法:
老虎:18≈20,20×30=600(米)
豹子:32≈30,30×20=600(米)
答:它们离学校一样近。
3.实践应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在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后,利用教材中的练习,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仅巩固学生建立的数学模型,而且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虽然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以及教学设计的不完善,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当听到学生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精算,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估算”时,我依然满心欢喜。欢喜于自己在估算教学中的点滴尝试所取得的收获。我想说:由刻意到自觉,由自觉到意识,由意识到技能,更多的是这种跃升前的一推。越过,学生的眼界就会明朗,境界就会开阔。
对于估算,很多同行们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但如果我们能对估算的意义、估算的价值、估算的策略进行深入的学习领会,那么估算,一定会成为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