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亩地种下梦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glin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什么对自己好,这感觉真好
  屠彬以高分考上北京大学经济系,带着“经世济民”的理想来到北大。入学后,屠彬既无法忍受花大把时间学数学,也不认同老师们所说的方法论。在她眼里,世界充满偶然,而非模式化,并不能用经济学里的“建模”来认知。不久,屠彬转到英语系。她加入了山鹰社——一个以远足、登山、攀岩和社会科学考察闻名的学生社团。因为科考活动,她去了西藏、新疆,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碰撞出的巨大火花。“去田野考察!”这声音在她心里响起,再也按不下去。
  2007年,屠彬毕业。“回想起刚毕业那会儿,自己可真够愤世嫉俗的。”她笑着说,“那时候的大学生不像现在的学生这么焦虑。”不喜欢条条框框,屠彬的就业目标不是进政府、企业。跨专业保研到人类学和考研接连失败,她索性决定直接到基层去,报名参加了“青年实践者项目”,成为一名“青年实践者”。
  因为这项目,屠彬在张家口某县待了近两年。她和同事常跑驻点的十个村,与村民们一起开会商议怎样使用有限的项目拨款,是在村里打井还是修路,或者是办文化活动中心。拨款怎么用,得全村人开会,每次开会,屠彬都要想清楚怎么引导村民讨论,有了冲突矛盾要怎么化解……村里人看她是“城里来的姑娘”、“学问人”,可是一开会村民们就各说各的。开始的时候,屠彬害怕村民们背地里议论她:“连个会议都组织不好。”一来二去地商谈中,她成了没底气的那一方。
  慢慢的,从陌生到熟悉,从害怕到主动,屠彬学会了跟村民协商、跟地方官员打交道,她最大的个人成长是明白了怎样去理解不同的个体。“批判离自己很远的群体很容易,可以很轻易地批判他们官僚、腐败。我不再轻易地把他们背后丰富的故事抽象成一句简单的话,一个草率的判断。”
  屠彬找到了和村民们的共性,学会理解他们的生活。村里有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跟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他知道什么是志愿者。看到村头的地面不平整,他会开着自家的拖拉机去压地。和屠彬熟了,有次他开玩笑说:“你们大学生来到农村,就是体验生活吧。体验体验也挺好的。我之前去城里打工,也是去体验生活的。我体验了很长时间,现在的冬天也还去。但是,我回来了,觉得种地最踏实。”朴素的道理和深刻的认知让屠彬触动。“知道什么对自己好,这感觉真好,我觉得我们很像。”曾经的课堂上,屠彬讨论过城市化、流动人口等问题,那些讨论大多停留在理论上,离她的生活很远。后来,屠彬在地铁上看到农民工,会特意站得近一点。那一点点的善意和亲近的感觉,对她来说是很私人化的联结。
  两年的志愿者生活,让初生牛犊的屠彬不再抱有过度批判的态度。“这种理解和宽容恰恰是成为一个文化交流者的必要条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状,存在都有一定原因,改变也不能一蹴而就。”她说。
  回回血
  2009年,屠彬准备出国留学。那时候,gap year(间隔年)和基层经验还没有那么火,也很少有申请人将基层经历写进PS(个人陈述)里。考过了托福和GRE的屠彬,凭直觉选了感兴趣的方向,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和想说的话。最终,她拿到斯坦福大学的offer,漂洋过海去念“国际比较教育”的硕士,探讨不同国家的不同教育政策。
  屠彬在北大修过心理学双学位,之后一直坚持选修与心理学相关的课程。结束学业回国后,屠彬确定自己想做与年轻人成长相关的职业方向,还没细想,有人推荐了一份工作,做跨文化领导力培训,她接受了。
  “我之前很草根,但是这份工作听起来很高端。”屠彬的工作是负责安排并陪同对中国感兴趣的外企高管在中国主要城市开展考察,拜访当地不同领域的机构和公司。于是,她成了五星级酒店的常客、高级晚宴的座上宾。“有机会体验了那样的生活,才确定不是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她淡然地说。
  2012年8月,一直心有他属的屠彬开始休长假,试图找到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回回血”。3个月的假期结束后,屠彬下定决心,辞职。放弃了比下有余的工资,她不是没有恐惧,事实上,做出决定的最大障碍就是恐惧,不然她也不会等待这么久。她在人人日志里写:“可是,我要自由,从来没有这么确定我要自由,代价是把和自由一起的动荡、风险、责任、不安全感全部一起接过来,只能成套购买,不得打散零沽。”
  辞职后,屠彬成了自由职业者,她参与到几个公益性的青少年成长项目里。听上去不靠谱,可她完全没闲着,甚至还更忙一些。在给朋友的信里,屠彬写:“我终于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中心都放回青少年的群体,以及个人成长、亲密关系、文化觉察的主题。这个感觉,像回家一样。”
  84亩地梦想空间
  2013年8月底,在北京青公馆的黄油青年会上,屠彬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场,用艺术的方式介绍他们在做的事情。
  戏剧是屠彬在做的项目“84亩地梦想空间”要推广的一个方向。这个文青的主意来源于她在基层时就在做的项目。那时,她为乡村的孩子组织过“成长夏令营”,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后,让志愿者们带领孩子画画、唱歌、做各种剧场游戏。大学生和孩子们都玩得很好,反响不错。在美国的硕士生活,让她加强了“艺术是展现人真实一面”的想法。
  教育剧场、创意艺术、社区共融、一人一故事、行为艺术……屠彬他们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他们还请来香港的导师开工作坊,和青年人一起用艺术探索自己,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探讨各种社会问题。
  最近,屠彬在尝试“一人一故事”剧场形式,即兴演出,观众分享自己的故事,演员把故事演出来作为礼物送给观众。“这是探索自己的过程,并不要求你分享很隐私的东西,你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说到很内心很深的东西,也可以说很日常,刚发生的事情,当下的感受。”对年轻人来说,探索自己,就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在黄油青年会上,他们用压缩版的“一人一故事”形式分享了三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分享者弹着夏威夷吉他,一敲一打,语音单调:“我之前的生活就是这样,挤地铁、上班、下班、挤地铁、挤地铁、上班……”随后,分享者放下了吉他,用舞蹈动作表达艺术给他带来的解压和探索。在场的人看懂了,并且被打动了。
  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其实是屠彬的故事。在工作不顺、心情一塌糊涂的状态里,屠彬被两个朋友拉着去看她们发现的一幢“别墅”。屠彬清楚地记得,那天回家时,朋友笑着看着她的眼睛说:“屠彬,你终于又找到你的梦想了。”那时她才恍然大悟,这个别墅、这个可能的青年空间,就是她几年前就一直想做的事情。所以,表演“绚紫色梦想”的段落是屠彬重新被点燃时,看到美丽的夕阳西下的颜色。那天,她站在天通苑北站门口的台阶上,人们来来往往,这些人好像一下子都和她有了关联。后来,屠彬知道那个下午是她找到生命中meaning的一天。“也许你会有看不到生命里的色彩的时候,那么你要问自己,是什么曾经让你兴奋,激发你不眠不休创造的冲动。找到它,然后追随它。”她说。
  那幢村子里的房子,屠彬眼中的“别墅”,后来成了她和几个朋友一起鼓捣出来的84亩地的根据地。他们一点点把破败的房子粉刷得焕然一新,淘来家具和装饰,邀请朋友们来聊天……这里很快就热闹起来,成了剧场,成了交流的平台。傍晚日暮将下时,天边还有一点暖暖的光,像很多朋友一样,屠彬最喜欢站在84亩地的大露台上,看着日光一点点淡下去,心里充满坚定和温暖。
  屠彬记得学生理心理学时,读到过一个实验:没有任何畏惧的人并不是勇敢的人,而是一部分脑神经受损导致的脑损伤。“我们常常会有不安、畏惧、犹豫、不确定、纠结、困惑、挣扎、痛苦的时候;真正的勇气,是带着这些不安、畏惧、犹豫、不确定、纠结、困惑、挣扎、痛苦,却仍然愿意去走通向梦想的那条路。那条路一定是曲折的,一定不会平坦,一定会让你遍体鳞伤。但是它值得。”她淡然一笑,却很坚定。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祖辈投资,外婆最积极  很多研究发现,外婆最疼爱孩子,其次是外公,再次是奶奶,而爷爷则通常排名最后。早在1980年代,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者,约克大学的利特菲尔德(C. H. Littlefield)和西安大略大学的拉什顿(J. P. Rushton)对丧子家庭的调查就发现:当孩子夭折之后,老人之中最伤心难过的是外婆,其次是外公和奶奶,悲痛程度最轻的是爷爷。普通人都知道“爱之愈深,痛之欲切”的道理,这
摘要:从归档只归发文条件不成立、归档只归发文不能自圆其说以及结论不同的原因等方面看,《回应》一文只归档发文的构想仅仅考虑了避免馆藏档案重复的问题,而并未考虑到机关单位档案的实际利用问题。因此,其构想是不成立的。  关键词:归档 档案发文 收文    李兴利同志的《试论只归发文》(以下简称《李文》)一文发表后,笔者撰写了《归档不宜只归发文——与李兴利同志探讨》一文,认为“提出归档只归发文的构想,
如果只看165万报考者和10%的增长率这样的数字,考研是让人不寒而栗的。  前几日在家收拾旧物,我偶然看到了自己小学六年级时的作文簿,里面有一篇命题作文《十年后的我》,我写着:十年后的我还在大学读研究生,像居里夫人一样在艰苦简陋的环境里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研究。我不禁哑然失笑,真的是十年后了,我真的要读研究生了,而且是去美丽的厦门大学。  我房间墙壁上写的是厦大,书桌台上写的还是厦大,我就差把凤凰花
劈者,砍也。劈柴、劈人、劈空、劈石开山、分钗劈凤、劈头盖脑……该字很猛,有雷霆万钧霹雳之势。劈酒源于1990年代初,在香港电影的粤语台词中它隆重登场,给我的青年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对于安庆这个三流的沿江城市,一个“劈”字恰如其分地宣示了:我很穷,但我很文艺。    清朝和民国时期,安庆一直是安徽首府。出过桐城派,出过美女大乔和小乔、女画家潘玉良、演员严凤英,出过程长庚、陈独秀、邓石如、朱光潜、赵
Q:你是哪年参加工作的?做的是什么?   A:我是2007年以实习生身份正式工作的,那时候我上大四,周一到周五在伟达(中国)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上班。经过一年的全职实习,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转正了。上学的时候我就比较喜欢“公关”这个行业,于是就在网上搜,哪几家公关公司在国际上最知名,然后带着简历就去了伟达的前台。  Q:刚入职的时候自己是什么状态还能想起来嘛?   A: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刚入职,我
顶级的以色列大学或许很难进,但是在这个国家可以和哈佛、普林斯顿和耶鲁相媲美的是国防军的精英部门。如果离开部队后你想申请加入某个机构,那多半要向未来的雇主讲述你在国防军精英部门所经历的筛选过程,以及你已经拥有的各项技能和相关的经验。    以色列经济奇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全欧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的综合,甚至超过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四国的总和。2008年,以色列人均创业投资是
每年新学年开始时总有那么几件看起来很重要的事情,比如社团招新,比如评三好学生,比如发奖学金。奖学金,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既是一笔可以维持好几个月生活的资金,又是一个在保研、找工作时都可以给简历增光添彩的荣誉,怎么看都是需要尽全力去争取的玩意儿。  每个学校,或者每个学院都会设立各种类别的奖学金,除了统一的校级奖学金,每个学院还会有社会各界或成功校友赞助的“XXX奖学金”,看上去名目繁多。刚升入大二
调查主题:发展“瓶颈期”的高校学生公益性组织该何去何从    调查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2010级艺术设计系  杜知睿 张旭婷 张纯秋子    调查形式:个案访谈、文献查阅    调查摘要:简要介绍目前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学生公益组织;随后将其所面临的问题分为“学生公益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期突出问题”两部分具体阐述,找出本质问题所在,最后将针对实际情况,从几个方面指出突破自身瓶颈的途
大龙是睦野画舍的创办人之一,曾经到黄油青年会议分享过自己开画室的故事。后来我一直想学画,就跟着我们公司实习生、也是大龙的女朋友去他的两个画室逛游了一下子。大龙的画室挺有趣我想采访他,但据说他内敛低调比较爱从事幕后工作,为此我还跟我们的实习生走了个后门。于是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溜进南锣附近净土胡同里的睦野画舍,跟大龙猛聊了一气,听他讲画室里的那些事儿。  问:你是怎么寻思要开个画室的?  答:我从
哈佛大学最近给出了它应对人文学科面临挑战的战斗方案——The Teaching of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t Harvard College:Mapping the Future(《哈佛人文学科教学:展望未来》)。  但看完后,我感觉这是一次改良,而不是一场革命。目前人文学科专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由于求职困难,本科生越来越少。然而,哈佛在整个方案中都绅士般兜圈子,扯东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