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践行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阐述,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践行这一思想,以真正实现“做上教、做上学”。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综合实践 ;做上教;做上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关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实践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特别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该课程的“实践性”与陶老先生强调的“做”的思想不谋而合。笔者以小学六年级的活动主题“与有机农业的亲密接触”为例,从五个方面阐述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如何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以抛砖引玉。
  一、更新陈旧的“做”观念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方法方面主张“不在做上用功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在“做”字上下功夫。提到“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想到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用笔写、做作业,这是一种“重知识记忆,轻知识运用”的方法。而陶先生提出来的“做”,强调要在行动中用心思考。假如都停留在书本上的思考层面,不付诸行动,那是空想;同样,只会埋头苦干不会用心思考,这样的“做”也不可取。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更新“做”的观念,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要将“做”理解为“用心参与”,在学习开始时就进入“做”的心理状态,慢慢培养自我参与实践的自信心。
  二、创设生活的“做”情境
  陶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要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对于“与有机农业的亲密接触”这个活动主题,虽然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上有相应的内容,但是从学校和本地区农业实际情况出发,无法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体验。“教学做合一”思想指示我们,书是一本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将其看成是辅助学生“做”的工具,是教学和学习的参考。新课改也提出学校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开展教学。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情。让学生为教学、教材服务而“做”是“假做”。
  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这个主题“真做”起来,笔者将教材上该活动主题的组成部分“做一做:种绿植”进行拓展。既然想让学生“做”,那甄选种何种绿植就成为关键因素。若是常见的绿植,一些学生势必会偷懒买现成的;而像葱这样直接插入土中就能存活的植物,用不着费心去照顾,学生也没法真正地“做”起来。因此,根据植物的成活难易度和生长周期等因素,笔者选择了让学生种植香菜。香菜作为一种餐盘中时常可见的蔬菜,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并且香菜作为四季蔬菜,生长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学生通过研究容易出成果。
  三、激发隐藏的“学”动机
  既然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那接下来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都建立在“种香菜”这个行动之上。学生一直经历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学科学习思路,依赖于有明确“对错”的标准答案。学生面对着分装好的40颗香菜种子,而不是家里常见的绿萝、吊篮或者葱,一筹莫展。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将种子变成绿油油的香菜,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小组将本组的讨论结果提炼成关键词写在记录表中。小组讨论结束之后,笔者在黑板上画三个圆圈,分别贴上关键词“种子处理”“种植环境”“其他”。每个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分别填写在对应的圆圈中,填写好之后各小组参照黑板查漏补缺,补全本组的问题。
  四、实施恰当的“教”方法
  在现在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解演示法,学生坐在固定的座位上低头听。陶先生不赞成这样的教法,他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也就是说,教师不是教教材,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的方法。“学”的方法不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方法,而是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分析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将他们遇到的问题抛出来时,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问题分析。比如,教师要求最后所有的香菜能够带到学校来,那种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提出建议:“一次性水杯中,下面戳孔,制作一个简易花盆。”这个想法几乎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又如,40颗种子一次性都用吗?有的学生建议:“用一半,以防第一次种植失败,第二次还可以重来。”两个建议被广泛采纳,学生的自我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开始自觉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感知课堂,及时反馈。
  (二)教寻求方法的方法
  總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讨论也解决不了的,比如香菜种子是直接播撒还是进行其他处理?学生提出可以用“文献研究法和采访法”来解决。在学生利用学校网络展开文献研究时,教师补充了一个细节:这些香菜种子购于淘宝。在之前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体验了百度搜索引擎的魅力。今天这节课,学生又拓展了认知:淘宝不仅可以用来购物,而且可以获取知识。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在淘宝页面中输入“香菜”关键词,浏览卖家商品页面上的种植指导文字。
  五、引领有效的“做”方法
  “教学做合一”思想并非摒弃一切的讲解法,只求“劳力”,也并非只求“劳心”,而是主张“劳力上的劳心”。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讲解种植香菜的方法,带领学生分析种植方法或者撒手不管只负责发种子,那学生恐怕很难真正掌握种植香菜的方法。因此,当学校里的“教和学”完成之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在校外展开“真做”的实践活动。先将40颗香菜种子一分为二,其中一份种子按照研究得出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播种,完成《观察记录表》的填写。在种植的过程中观察种子发芽的状况,分析种子成活率高低的原因并进行归纳总结,在学校内的主题活动中和他人交流分享种植经验。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份种子进行种植,对比两次种植成果。
  俗语说得好:“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学会。”学生播种香菜种子,并非撒到土里就结束了思考过程,他们每天要观察种子的成长,思考影响种子成长的各种因素,验证在课堂上习得的香菜种植知识,真正做到在“做”上“学”。人们学习游泳的技能,必须在水池中实践才能真正学会游泳。只有在泳池中教游泳的方法,才能让人最终学会游泳。
  【参考文献】
  [1]陆萍斐.关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和行动的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09):17.
  [2]章陈斌.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优化科学课堂教学[J].小学科学,2014(04):36.
  [3]陈金海.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2):5-7.
其他文献
埋入式光纤应变传感器在混凝土结构的健康监测中应用日益广泛,但其有效寿命远低于结构的使用寿命,不能实现对结构的全周期监测。基于可更换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传感器设计方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主营业务是建筑施工,收入较为单一即合同预算收入。但是,由于施工企业一般是两级管理,所以成本构成较为复杂。
【摘要】思维导图是指利用文字和符号将知识网络进行勾画表达的新型记忆模式,可以让知识概念得到更加清晰的展现。初中物理教学知识涵盖范围较广,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文章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用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的思维路线图,是
【摘要】乡镇中学不同于一般城市中学,班级中存在大量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需要班主任开展有效的管理教育工作。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的方法途径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班主任管理教育;留守儿童;坚毅品格  一、引言  在乡镇中学,初中班主任不仅需要负责进行班级管理,还
近年来,建筑起重机械由于事故频发而倍受关注。就如何做好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有关事故案例分析,谈谈自己肤浅的见解,供同仁借鉴。
【摘要】农村小学教学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成为农村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教师在课堂上重知识传授,而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技能。长此以往,农村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在教师的牵引下发展缓慢。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式学习成为值得农村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构建框架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
通过引入分形理论,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混凝土材料内部孔隙结构特征,建立分形扩散方程。
在桥梁墩柱施工中,通过全面的质量监控,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可使墩柱的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