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2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职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并想方设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职校信息技术学生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职校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既是一门本身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与其他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知识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到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作为现代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种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贯通的观念、一项宏大的学校之间“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又是与信息素养、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等新概念、新名词密切相关的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育改革中要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计算机知识的局面中摆脱出来,把计算机知识融入到学生所能涉及到的各个信息领域中,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
  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急诊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二、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既有基础性的特点,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算法、软件功能介绍等,又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刚接触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兴趣较大,原因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开始对信息技术产生一种畏难情绪。这种情形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职校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原因外还有信息技术本身抽象而深奥的一面。
  因此,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兴趣入门,开发动力;设计任务,提高兴趣;情感互动,巩固兴趣。通过这些尝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学习态度,形成了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
  1.兴趣入门,开发动力。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内因之一。利用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兴趣、动机等学习内驱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设计任务,提高兴趣。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理论上实训操作与理论学习的时间比应是7:3。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3.情感互动,巩固兴趣。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兴趣、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过程。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研究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情感,增强其学习信心,锻炼其学习意志,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先导,是职校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大纲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面发展,随时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学习兴趣长久保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河北省邯郸市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 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只是一 种思想意识,更是一 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 种方法,更是一 种能力。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重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目标教学改革实验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思想和结构框架,做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技能考核的评价依据和标准。  关键词:学生 实验 目标    中学物理中的学生实验教学,既不完全属于认知领域的问题,也不完全属于操作技能领域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不给学生讲解、介绍安培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就让学生用安培表测量电流强度,那么可想而知,学生
期刊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期刊
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众多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们应该变过去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今天的“学海无涯乐行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关键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提
期刊
内容摘要:“诗能怡情,诗能言志。”根据诗歌的特点,本文从兴趣激发,缩小古诗词与学生的距离;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诗的积极性;运用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拓展迁移,升华诗情等方面,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拥抱经典。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激发兴趣 强化氛围 创设情境指导学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人生
期刊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教学中,讲课要有情趣。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楔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改善和提高美
期刊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然而,中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课堂上存在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一些中下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  我们的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象一潭湖水,平淡无奇、不可开窍,这些学生整天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日复一日。针对这种
期刊
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
期刊
新课程改革需要创新型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由传统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型和管理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首先、新课程需要语文教师实现由“布道者”向“学习者”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因此教师首先要成为学习者,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据《中国教育报》20
期刊
习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合作、实践、综合、个性等就成为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习惯的鲜明特征。  然而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依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依然需要重建与培养。直面不良的习惯,认真剖析产生的原因、积极地寻找相应的对策以及坚持不懈地改进才是踏踏实实的解决方法。    一、一个错误的思想——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