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调整过程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政策思考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an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调整学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学。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由于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功利性、目的性强,忽视的细节和过程,对教师考核和激励不足。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存在偏差,政策注重学校硬件工程建设,缺少管理上的制度约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从而关乎整个农村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如何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是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政策
  一、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多种社会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①。2005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4年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3.17万所,初中973所,共计减少4万多所中小学校,②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瓶颈,解决了由此产生的问题。随着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普九”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实现“两基”计划的一个主要措施,其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除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之外,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和生活照顾上存在的问题也推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原本由家庭分担的照顾、教育子女的职能正在向学校转移。在很多场合农村小学寄宿制被当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剂良方。③针对目前全国普遍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倡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各地纷纷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列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项重要举措。
  无论是政府工作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给予了很多支持与肯定,而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运行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却少有深入的研究。因此,那些鼓励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政策设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又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成了政策分析和研究的盲点。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本身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多数学校的学生大多不超过20人,甚至出现“一个老师10个学生三个年级”的现象。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广泛存在,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又要负责行政、财务等其他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校点的集中,师生比例提高,教师专业资源整合,实现了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出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是乡镇的中心小学,除了学校自身的管理之外县教育部门还会直接负责,寄宿制的优势确实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县乡有关部门在政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实地调查发现,县乡管理存在断层与真空。农村小学教育在条块体制上由县乡部门负责,很多乡镇在机构设置中没有专门牵头负责教育工作的部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只能直接由县教育部门出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县级教育部门往往是分头负责,多头管理。县教育部门只负责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检查考评和对学校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并不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问题的解决处理,而周期性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也很难发现寄宿制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
  寄宿制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特别是小学寄宿制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方面。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全部甩给学校,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针对寄宿制的特点,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较低。
  1、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
  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12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寄宿制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相当多的学校五六十个学生挤一个宿舍,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同学挤一张床铺。一些学校没有餐厅,学生露天排队打饭,雨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苦不堪言。
  学生的饮食标准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学校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多数小学不能提供早点,学生早间体育课因低血糖而昏厥时有发生。即使这样,学生的生活费用仍是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承担的。部分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小孩不得不辍学在家或者外出打工。
  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诸方面也有矛盾。寄宿学生分布各个年级,在家庭的照顾下,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懒散、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刚上寄宿制学校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这就需要寄宿制的生活指导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
  2、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较多,且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安全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中心问题。集中办学以后,安全成为当地百姓考虑最多的问题。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是否会被同学欺负,东西是否会丢失等。虽然学校专门雇有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的生活老师,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除此之外,学校生活单调,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多于深入的教育和沟通,学生难免对学校生活产生厌倦,有的学生甚至会逃学。一部分学生出现孤僻、亲情淡漠等心理疾患。学校由于要充分展现集中办学的优势,不能正视学生亲情缺失这一自然现象,这对于学生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3、教学管理水平落后
  第一是教学质量下降。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在家的时候,有父母督促,学习的时间有保证。而在学校,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那些原本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就会沉迷于其他事情,忽视学业。另一方面,集中办学以后,所选择的老师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老师。   第二是传统观念与素质教育目标错位。教师的传统观念: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轻视甚至鄙视寄宿制办学中的服务育人功能。家长的传统观念: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意味着管得严,时间多,孩子学习就会好。一部分教师拼命抓成绩,对学生的生活管理淡薄。
  三、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一是财政困难。财政上的困难是学校负责人普遍认同的学校发展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缺少有力的财政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经济的落后造成学校硬件建设一时间不能达到集中办学的规模,农村小学的运行需要自筹资金,学校不得不为筹措资金动脑筋、想门路,在收费标准不甚明确和规范的情况下,兴办寄宿制学校成了很多农村小学的生财之道。这种条件欠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也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二是教学师资不足。财政困难连带的一个问题是师资不足。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有的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分管学校后勤、安全、统计等工作,到头来就是教师样样都要管,又样样都管不好,顾此失彼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资金的问题已经屏蔽了他们对学校其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二)主观原因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小学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学校办好了,就认为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仍停留在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上。
  四、中央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设计与实施
  随着中央和各地教育政策的调整,农村寄宿生的数量总体上逐年成上升趋势。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都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政策的设计和执行与寄宿制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问题并不相符。
  (一)政策设计问题范围存在偏离
  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方面,中央政策更多从财政和资金方面入手。例如,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④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⑤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中央从2004年起将用四年左右的时间投入财政资金100亿元,帮助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⑥
  在中央政策的影响下,各地所制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相关政策也集中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两个方面。农村寄宿制学校硬件条件不够完善,资金困难是各地学校普遍面对的主要困难,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止于此,更多的问题出现在学校的管理环节中。而各级教育部门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显然缺少足够的认识,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相关政策都没有专门涉及学校的管理体制。
  (二)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1、学校在政策执行中的困难
  学校在执行上级政策时遇到的困难和发生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有关。在有些地区,有关主管部门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但是学校的财政困难使这些便利措施无法落实。
  2、寄宿生家长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有些地区成了教育部门的政绩工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集中、优化了教育资源,农村寄宿生家庭的教育成本却因此而增加了。学生寄宿之后上学距离延长了,家庭需要额外支付费、食宿费以及承担道路交通上的安全风险。贫困地区的寄宿生家庭虽然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和生活费的减免,但是由于有其他费用支出,学生寄宿增加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负担。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本意在于优化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的集中效能,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全面的教育。但是在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学校所容纳的学生大量增加,在设施不足、师资有限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无法实施,学校无力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娱乐活动。对于农村小学寄宿生和家长来说,素质教育及有关课程的不足与他们的需求是不相匹配的。
  五、小结
  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龄儿童数量减少,留守儿童普遍增加,这些都已成为影响农村教育的客观条件,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渴求也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尽管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农村的小学寄宿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寄宿制学校往往面临财政困难、本身管理水平滞后,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强调提供资金支持、进行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对学校自身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足,缺少有效的政策规范。要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教育体系中不仅成为学生的校园,而且是家园、乐园,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规范和引导。
  [注释]
  [1]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05-29)[2007-01-03].
  [2]教育部.教育部2004年教育发展事业状况报告.(2005-03-02)[2007-01-03].
  [3]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19-25.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工作的通知.(2006-02-09)[2007-01-03].
  [5]教育部.2005年全国“两免一补”工作进展顺利.(2006-04-04)[2007-01-03].
  [6]教育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问答汇总.(2005-08-12)[2007-01-0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05-29)[2007-01-03].
  [2]教育部.教育部2004年教育发展事业状况报告.(2005-03-02)[2007-01-03].
  [3]教育部.教育部要求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边远山区学生上学远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06-13(1).
  [4]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19-25.
  [5]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河南教育,2006(5):10-11.
  [6]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河南教育,2006(5):11-12.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工作的通知.(2006-02-09)[2007-01-03].
  [8]教育部.2005年全国“两免一补”工作进展顺利.(2006-04-04)[2007-01-03].
  [9]李曜明.重大的决策 的机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出台记[N].中国教育报,2006-03-07(3).
  [10]教育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问答汇总.(2005-08-12)[2007-01-0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探讨了学术论文中文摘要的英译策略。阐述了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下重写策略对于摘要翻译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分别从词语的意译、句子的重组、文体的规范三方面举例说明如何做好论文摘要的英译。  关键词:摘要翻译;交际理论;重写;英译策略  一、引言  摘要是论文的缩影,也是精华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摘要比论文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科研成果能否被学术界认可并广泛传播。大部分作者进行摘要写作时,通常都
期刊
摘 要:嘉定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城市化产业化融合发展、“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文化与信息产业在嘉定发展的优势日益凸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发展文化与信息产业,在具备诸多机遇与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其发展路径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产业转型发展;文化与信息产业  发展文化与信息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摘 要: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外贸进出口业务不断增加,外资也开始入驻境内且投资规模蒸蒸日上。广西由于其毗邻东盟国家的地理位置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正式全面启动,其地区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因此,对本地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尤其是分析完善其课程设置,有助于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输送大批复
期刊
摘 要:学习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大学生经过了在校园中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融入社会中,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并在其中生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大,未来的社会竞争与合作需要社会适应素质良好,擅长学习的人才。  关键词:学习;大学;独特性  学习作为人类联系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扮其重要的角色。从原始社会人们对付各种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教育评价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第四代评价作为新出现的一种评价方式,适用于教学评估、学生各方面素质达标类的评价中;基于CAS理论的评价是将CAS理论用于教学和学业评价,适用于形成性评价中。文章在弄清两种评价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评价理念、哲学背景和适用范畴三方面对两种评价观进行比较,以期对教育研究有所促进。  关键词:教育评价;第四代评价;CAS理论;基于
期刊
摘 要:“以人为本”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对外语继续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成人学习者;外语继续教育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后来慢慢成为流行于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目前该教育思潮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所接受和推崇的一种重要教育思想。它的教育
期刊
摘 要:如今旅游者出游已不再停留在游山玩水的感官愉悦层次,而是更多的寻求一种审美和求知等精神文化需求。旅游与文化资源的融合势在必行,对于沈阳市这种文化旅游的重地更是如此。当今的旅游市场亟需开发具有较高文化品位、能够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项目,以更好的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发展;策略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它是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十多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许多综合类大学因各种“不言而喻”的原因相继增设了艺术类专业,并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二级学院或艺术系,使艺术类师生队伍日益壮大。但由于艺术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在综合类高校中常有的一些“尴尬”定位,以及艺术类学生和部分专业教师在综合类大学中经常表现出的与其他师生的不同甚至“异类”的行为特征,再加上脱胎于美院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等;尤其是近几届学生,在“异类”
期刊
摘 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作为幕后推手的沙俄以“调停有功”,威逼清政府签订了 “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西北边疆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后,采取种种手段,夺取我国阿尔泰山以南额尔齐斯河河源地带,妄图占有流入北冰洋的世界第四条大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全流域。在中国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的同治初年,甘肃洮州厅藏族转世活佛棍噶扎拉参托钵募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对于以色列EMBA教育情况的一个概述,通过对以色列几所重要大学的EMBA项目课程的介绍,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以色列EMBA教育的概况。  关键词:以色列;EMBA教育;国际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