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换菜,兼顾心灵与身体健康的小间书菜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13日,未来的小间书菜的主人在部落格上写下了这段话:
  我们有一个梦。
  有一间小店,门口贩卖自家种的有机蔬菜,门口进来的左手边是一整面的二手书墙,右手边是几张四人桌,客人可以享用自家蔬菜制作的餐点,喝果汁聊聊天。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也希望能有小庭院,种上几棵果树,这样下午的斜阳照下来,可以有光影摇曳的感觉。
  这是我们的梦,这个blog是我们记录这个梦的地方,也许3年,也许5年,也许更久,这个梦才有可能实现,但这是我们的第一步。
  不到一年之后的2014年,这家梦想中的书店诞生了,落脚宜兰县员林乡。
  宜兰,近年来成为台北人的后花园,不少台北人在宜兰置产,甚至有人通勤往返台北宜兰,实在是兰阳平原太美,生活感太强烈,加上当地父母官多年来用心治理,打造出了一个兼具淳朴民风与便利生活的居住环境,吸引许许多多厌倦繁忙与纷乱的都市人移居。
  小间书菜的两位主人江映德、彭显惠夫妻俩,似乎也是这样。原本担任计算机工程师的江映德,和从事设计工作的彭显惠,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于2013年2月辞掉原本的工作,举家迁往宜兰当农夫。
  提前实现的梦想
  青年下/返乡务农,是近年来台湾的一波小小的潮流。许许多多原本定居地方城市,后因求学或工作而迁居台北都会区的青年人,纷纷为了孩子或生活质量而迁回乡下,弃工从农,颇掀起了一波小革命,带动了有机耕种的热潮。
  辞掉工作,从台中搬到宜兰县员山乡深沟的江彭两夫妻,一开始连耕地都租不到。当地农民宁可让土地休耕,也不愿意租给外来的陌生人,直到遇见杨全文先生(台大城乡所博士生,2012年与一群朋友在当地成立了“俩百甲”,协助有意愿入住员山乡深沟村的农夫找田地、房屋、仓库)。杨先生看这夫妻俩还带着孩子,才答应让他们试试看,这才开启了夫妻俩的务农生活。
  生活稳定下来之后,热爱阅读的夫妻俩发现了另外一个困扰。彭显惠从小习惯跑书店图书馆,搬来深沟后,住家附近没有书店,得到宜兰市才能找到书店,而且还常常买不到想看的书。突然失去了亲近书的环境,这让她很不习惯,两夫妻遂萌生了开书店的念头。碰巧,承租的农地有座老旧谷仓,他们遂把念头动到上面,打算把谷仓改造成书店。
  这座老旧谷仓,隶属于“俩百甲”承租的范围,已经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原本是碾米厂,是当地人共同的回忆,改造为书店之后,重新活用,等于替老回忆注入新感动。于是,彭显惠发挥设计专长,规划老谷仓的空间动线,将仓库打造成雅致的书店空间。两人更共同构思了一套符合台湾农村生活与交易形态的贩卖书籍方法:以书换菜。
  在台湾的农村生活,以物易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家的米换我家的菜,我家的猪换你家的鸡,大家伙儿截长补短,互通有无,根本不需要金钱交易。因此,来到小间书菜的朋友,也只需带着二手书来,就可以交换当地生产的米或蔬菜。彭显惠希望小间书菜能够扮演“直卖所”(过去日据产地自产自销的场所),除了贩卖当地生产的农产品外,还能促成消费者和当地农家的互动,让更多人亲近农村且认识农村。
  2014年1月18日,原本以为要三五年后才有可能成真的梦想,没想到在将近一年的密集筹备和各界支持下提早实现了——“小间书菜”正式开门营业。
  属于农人们的艺文空间
  虽然因为农村生活形态的关系,目前小间书菜还没有固定营业时间(未来也倾向只营业周五、六、日三天,且只有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得上网看店主公告,不是常态意义的书店,却毋宁非常适合农村生活形态。原本农村就不是需要天天有市集的地方,只有农闲或特定时刻,才需要采买或贩卖自家生产的农产品,是习惯了快速资本主义全年无休生活的都市人才觉得不可一日无商店无市集,才需要24小时全年无休的商店,甚至书店!
  在刚开幕不久的小间书菜里,陈列的不是书,而是宜兰当地农家的农产作物,满满没有喷洒农药的有机蔬菜与江彭夫妻俩自创的“小间米”,等着准备带着二手书与CD来交换农产的读友们上门。
  书店内陈列的物品也多大有来头。除了桧木制的书桌之外,书店里摆放的老旧电视机、支票打印机、米谷借据、高级S红砖,都是从碾米厂仓库里挖出来的宝贝,让书店不只是书店,不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书籍与蔬菜的空间,更是了解古早深沟的一个场所。
  是的,这座碾米厂并不只有小间书菜,还有农民食堂、儿童图书馆与活动空间,希望以复合式空间经营的方式,让这里成为深沟居民的小区交流活动中心,可以来这里吃饭泡茶聊天读书,俩夫妻未来还打算引入更多的艺文演讲活动,让更多人透过“俩百甲”打开新的视野。
  虽然让农民生活里增添文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夫妻俩也不急于一时,不过,实在是以书换菜的概念太鲜活,两人的热情与努力也被许多人看见,当有媒体报导小间书菜之后,越来越多人成为这家小书店的死忠支持者,纷纷送出自己的支持与鼓励,连当地极负声望的三官宫主委陈荣昌先生都表示,将会大力支持小间书菜的想法,让碾米厂重新成为深沟人生活的重心,且能更多接触书籍和艺文是非常好的事情,呼吁大家以后下完田就来这里泡茶聊天!
  对阅读充满热诚的人在外人看来或许像个傻子,而小间书菜也才刚起步,未来如何还在未定之天。不过,有梦想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真诚而耀眼,活得充实而愉快,无论最后能否支撑下来,小间书菜将带给热爱阅读的朋友的,除了以二手书换到的有机蔬菜稻米之外,还有难以言喻的满满温暖与感动,以及因着此小间书菜而散播出去的阅读种子。这才是小间书菜最弥足珍贵的地方。
  让我们衷心祝福小间书菜能够长长久久,不但在深沟立足,而且能在更多的农村邻里间复制开展。
  相关链接:
  俩百甲
  俩百甲是台大城乡所博士班学生杨文正成立的草根组织,致力于推动与营造友善农作的环境,以志工参与为主要模式,希望协助更多有意下乡务农的人,降低承租农地门槛,协助解决青年下乡务农面临的各种问题。成立第一年就培养了八位农夫,成为孕育新农场与新农夫的摇篮。   江彭夫妻与小间书菜就是在俩百甲的协助下才得以在深沟落脚,小间书菜成立后展开的文艺活动与各项推广宣传,俩百甲也致力于其中。
  俩百甲脸书网址:https://www.facebook.com/200akker
  青年下乡务农
  最近几年,台湾出现一波青年返乡务农的热潮。
  根据“台湾主计处”最新普查数据显示,去年度主力农家较5年前增加9634家,增幅达一成,且平均劳动者年龄也下降四岁半。按地区观察,以中南部占大宗,分占48513家及41287家,北部地区则占9696家,增幅达54%,显见有越来越多人回乡致力发展农业。
  或许是受够了都市的繁忙,受不了都市的高房价与高物价,加上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浮上台面,让越来越多有志于农业的青年人毅然决然选择下乡务农,江彭夫妻俩便在这波下乡务农的青年其中。在深沟,还有一位更有名的青年农夫,那就是放弃法律高薪,从台北来此耕种有机稻米的赖青松先生。赖青松引进了日本的“鼓东俱乐部”,在宜兰成立,成为宜兰友善耕作的代言人,鼓励更多年轻人下田耕作,推动友善小农与有机耕种,希望更多人了解农业的美好。
  这波青年返乡务农潮,除了活化更新台湾的农村老化人口,也带入了许多崭新的耕作观念和农作通路销售与营销方法,加上新一代的青年农夫擅长使用网络,关心艺文活动与农村文化,相信小间书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下乡务农的青年给台湾农村带来一波文化复兴。
  碾米厂
  小间书菜用来开店的碾米厂,在深沟当地已经存在六十多年,早几年就被在宜兰种植有机稻米的赖青松先生发现,直到后来被俩百甲承租下来,又让江彭夫妻俩找到了新用途。
  碾米厂在早年的台湾是农村很常见的设备,早年的台湾是米糖之乡,经济作物以稻米和蔗糖为主,稻米需要在碾米厂精致加工处理,拥有碾米厂的人大多是当地的富裕阶层或地主阶层,碾米厂和庙宇往往成为农村的活动中心。
  小间书菜活化老碾米厂,使其成为书店、图书馆和农民食堂,期盼能成为新时代农村的小区交流活动中心,甚具巧思,且值得推广到其他农村。
  (俩百甲)小间书菜
  地址:宜兰县员山乡尚深路124号
  电话:039220781
  营业时间:不固定,以官网公告为准
  官方网站:http://bookvegetable.blogspot.tw/
  脸书粉丝团:https://www.facebook.com/bookvegetable
其他文献
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群体中,艾小柯是独特的一个。她没有天赋异禀,未曾少年成名,亦没有梦想文字的桂冠,只是遇见那年夏天的一场飓风,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一念三千,死生一瞬,艾小柯在行走中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记录她的异乡人生。  在缭乱的游记图书中,艾小柯的游记走出小我之境,展示出大胆的创作思维,通过旁征博引、对比、问答等多种形式呈现她的思考过程。见山而望乡,见水而念情,艾小柯带着青春期的沉思与厚重,走
期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文艺出版社纷纷涌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前身——江苏文艺出版社是其中之一。这家创建于1958年的老牌文艺出版社,发展过程经历了几番调整:创立后不久并入江苏人民出版社,当时出版规模很小,仅涉足小说、诗歌、散文等几类图书;1985年底恢复建制,出版规模才逐渐从当代文学扩展到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文艺理论、外国文学等领域,并由单纯的文艺出版走向以文学为核心的大文化出版;2009年转企
期刊
触本·感艺——其实要触摸到一本书,才可感受到设计师的技艺与书本的艺术价值所在。  美国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Keith Smith曾经说过,Where is a book? There are three dimensions, it is a volume, it has a volume, and some books in it's volume。Smith用了三个volume去讲,其实书本是
期刊
厦门疍民习俗,指的是以厦门港为中心的厦门渔民所拥有的独具特色民俗风情。  2007年,“厦港疍民习俗”入选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9月入选福建省非遗名录,但名称改为“厦门疍民习俗”。  疍民又称蛋民、蜒民、蜑民,泛指沿海沿江以海为生、漂泊不定的水上部落群体。近现代有人形容他们是“水上吉普赛人”或“海上自由民”。疍民在我国闽、浙、粤、桂、琼沿海都存在,只是各地疍民的习俗有所不同。  厦门的
期刊
日本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鲜美的深海鳗鱼。但这种鳗鱼生命力脆弱,一旦离开深海区,很快就会全部死亡。独有一位老渔夫,他打捞的鳗鱼,总是能存活下来,新新鲜鲜地卖个好价钱。人们究其原因,终于发现了鳗鱼存活的秘诀,就是在鳗鱼群中,撒进几条狗鱼。狗鱼和鳗鱼是死对头,几条狗鱼被放进鳗鱼群中,虽势单力薄但求生欲望猛烈,它们四处乱窜试图逃离;于是死气沉沉的鳗鱼,因为死敌狗鱼的闯入而被激活。  中国颇有一些行业已成为封
期刊
花都开了,从初春的樱花开始,接着是杜鹃、苦楝、流苏、鱼木、台湾百合……四月底五月初登场的油桐花已蓄满一夕花开的能量,相思树也做好准备了。  众书如繁花,花开花落,有些花亮丽得让人无法视而不见,像孤挺或百合;有些微小到除非趴在地上搜寻,否则无法发现它们的存在,像琉璃繁缕或土丁桂。只是这一个多月,从马英九到大学生,恐怕都失去了赏花与读书的心情。  这一个多月,台湾陷入“反服贸”与“反反服贸”的纷争中,
期刊
身为编辑,能做到一本即使爆肝赶工却依然热血沸腾,甚至好几度热泪盈眶的书,可说是莫大的福气。《台湾的脸孔》就是这样一本让我随时想起来都忍不住泪眼汪汪、心头暖暖的奇书。  但成就如此“奇书”的过程,只能用王安石的诗形容:“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本书从策划、选题开始,就一路工程浩大。2013年年初,先是请来各领域的专家和作家,开了两次焦点会议,从将近200个名单里,推荐出刘一峰神父、罗慧夫
期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引进了第一部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那时的中国,很多家庭还没有电视机,但这部作品仍以强大的振奋力量迅速风靡全国。作为日本动漫的开山鼻祖,手冢治虫凭借这部作品改变了人们对于动漫“幼稚”的看法,更振奋了二战以后长期处于痛苦和自卑当中的日本民众。人们第一次发现,漫画竟然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甚至能改变一代人的精神状态。从此,手冢的精神奠定了日本动漫的基调,在一代代日本动漫人的努力下
期刊
邵琦近年来关于艺术的思考结集成为《书屋小记》出版了,体例类似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书画圈的朋友往往拿其与《石涛话语录》相比,所谓当局者迷,专业往往成为障目之叶,善意的赞美却大大低估了它的当代价值,这也是我更倾向于将该书推荐给普罗大众的原因所在。  全书三百多篇“微言”,用一种谈及文学、史学、哲学的思辨来讲艺术,尤其是艺术的本质。内容简介冒着千夫所指的危险——“对当代艺术标准的根本性批判”——却并
期刊
意大利四千古籍遭盗卖  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意大利那不勒斯吉伦拉米尼图书馆(Girolamini Library)前总监卡罗(Marino Massimo De Caro)涉嫌监守自盗,窃取至少四千本珍贵古籍,再交由拍卖行出售获利。卡罗与至少13名同犯,将贼赃销往欧美,当中包括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名家作品,价值数百万欧元,被指为意大利百多年来,最严重的古籍失窃丑闻,震惊业界。  两名证人最近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