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铁、地铁、手机、电脑、电视、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复印机、打字机等电子产品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毋庸讳言,电子产品都存在不同强度的电磁、电离辐射,人们因而也经常暴露在电子辐射之中。
那么,这些电子产品的辐射究竟有多大?对人体会不会造成伤害?会不会导致癌症发生?会不会影响胎儿发育?电信信号发射基站附近辐射量更大吗?下面就作些分析和解答。
辐射是指能量在空间传播的过程,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所以,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辐射。在日常生活中,辐射可分为两种:一是生活环境中天然存在的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地表的辐射线、人体内的辐射线等;二是人工产生的辐射,如地铁辐射、手机辐射、电脑辐射、家电辐射以及医用的放射线等。
人工产生的辐射也可分为两种,即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中子辐射等。过强的电离辐射可能在人体内造成致畸、致癌、致突变,对人体危害很大,如人们熟知的核武器、中子弹等。但在和平年代里,人们能够接触到的几率很低,无需、也没必要过多地担忧,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非电离辐射人们接触的较多,包括紫外线、可见光、高铁、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广播电视等产生的磁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
有的时候,有人把“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混为一谈,并因此而产生了不少认识误区,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及恐慌。应该说明的是,这两者绝对不是一回事儿,不可混淆。
1.手机辐射
社会上有诸多关于辐射的传言。有人说,手机上网会产生比平素多5~6万倍的电磁波。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约有3%~5%的人会患上电磁波敏感症。有专家提醒,电磁波与塑化剂都属于2B级(致癌物等级)可能致癌物,应尽量远离。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第十九条指出,“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接触辐射,但不用谈‘核’色变。”高铁、手机、电视机、打印机、路由器等电磁辐射量都在国家安全限值标准以内,辐射的剂量符合安全标准,没那么可怕,大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穿戴整齐走在明媚的阳光下,所受到的电磁波辐射能量强度,是全身赤裸紧紧依偎着一部手机入睡时的60倍,所以手机产生的辐射微不足道。
2.医学设备
还有不少人担心医院的物理检查,如B超、X光、CT、磁共振成像等,担忧产生的辐射对身体造成伤害。有人甚至说,“做一次X光检查带来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坐飞机飞行2万公里。”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B超是两个维度的超声信息,不含任何辐射;磁共振检查不使用X射线,因此也没有辐射。排除了这两项,主要就剩下CT检查了。
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但只有人体接受的剂量和时间超出一定的值,才会对机体产生损害。CT检查给人带来的X光照射剂量约在几个毫希沃特(辐射剂量单位),这一剂量与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辐射量相当,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患者可根据病情科学控制CT检查的量,每年可不超过2次。
医学设备产生的辐射的风险系数都有严格规定和说明,都在安全范围之内,不必过分担心辐射过量。
3.安检仪器
机场、火车站、地铁站以及一些要害部门如法院等,都设有安检仪器。有的乘客还没等行李包过完安检仪器,就急着伸手去拿。有人认为这是很危险的——其内部辐射量很大。其实,这种说法有点夸张,X光安检仪和医用X射线诊断仪一样,都是通过用X光照射获得检测物的内部图像,但其辐射剂量要远远小于医用X光。举个夸张的例子,就是把人放进机场、火车站使用的X光安检仪里,要扫描大约100次才能达到一次胸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其影响微不足道。
4.家用电器
现在家用电器越来越多,谁家都不止一件。那么,单个电器辐射不超标,多个电器在家中或者办公室内同时使用,是否会造成辐射叠加、产生安全风险呢?
专家提醒,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能量越大。目前使用的家用电器都是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辐射量都较微弱;而且每件电器的辐射值也都不一样,测量的总量不能简单地叠加,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也不是这样叠加的。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认为,同时使用不同家用电器或通讯器材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危害人体健康。
5.信号站、变电站
家用电器、医疗仪器不用担心了,那么,一些大型设备如电信公司的信号发射基站、电力公司的变电站等,会不会产生对健康有害的辐射呢?
按照国家规定,电信、电力设施建设必须执行国家电磁环境控制标准,办理环评手续。必须对电磁辐射状况检测,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公民及其他组织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以向环保部门投诉,环保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检测,并公布结果。
实际上,无线电基站所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同样属于低能量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影响不大。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研究文献显示这类辐射对健康造成多大危害。我们不妨以香港为例,香港地域狭窄,人口稠密、建筑密集,高压线缆、发射基站、变电站等设备不得不靠近居民住所运转。但香港并没有出现各种癌症高发状况,香港人均寿命超过以世界最长寿闻名的日本,是亚洲最长寿的城市。
6.高铁辐射
有人担心高铁辐射会对乘客和沿途居民健康造成影响,高铁的辐射属于低频电磁感应,最大辐射值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指导准则中的限定标准,乘客以及沿线居民在高铁内外受到的辐射很小。
专家告诉我们,包括电磁辐射在内的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物理性状,对人体危害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我国有一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只要实际测量得到的辐射强度在暴露限值范围之内,就是安全的。
针对辐射有害的种种说法,商人们很快应时推出了防辐射化妆品、防辐射背心等。还有,在某些人口中,仙人球、龙舌兰被认为是办公室里的“防辐利器”。
然而,市面上各种防辐射产品大都没什么科学依据,很多说法荒谬,纯粹是商业营销噱头。防辐射背心并不能防辐射,只有铅服能阻隔辐射,但在办公室以及家中使用笨重的铅服显然不合适。
大多数专家并不反對采取合理的防辐射措施,但反对将辐射妖魔化。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电磁波对人体有多大的害处,但还是可以把电磁波降至较低水平。比如,使用手机时,可以用长线耳机;睡觉时不放在头旁边,这样就可以降低辐射水平。使用其他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等,距离其1米以外就相对安全。
那么,这些电子产品的辐射究竟有多大?对人体会不会造成伤害?会不会导致癌症发生?会不会影响胎儿发育?电信信号发射基站附近辐射量更大吗?下面就作些分析和解答。
辐射无处不在
辐射是指能量在空间传播的过程,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所以,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辐射。在日常生活中,辐射可分为两种:一是生活环境中天然存在的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地表的辐射线、人体内的辐射线等;二是人工产生的辐射,如地铁辐射、手机辐射、电脑辐射、家电辐射以及医用的放射线等。
人工产生的辐射也可分为两种,即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中子辐射等。过强的电离辐射可能在人体内造成致畸、致癌、致突变,对人体危害很大,如人们熟知的核武器、中子弹等。但在和平年代里,人们能够接触到的几率很低,无需、也没必要过多地担忧,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非电离辐射人们接触的较多,包括紫外线、可见光、高铁、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广播电视等产生的磁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
有的时候,有人把“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混为一谈,并因此而产生了不少认识误区,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及恐慌。应该说明的是,这两者绝对不是一回事儿,不可混淆。
电磁辐射并不可怕
1.手机辐射
社会上有诸多关于辐射的传言。有人说,手机上网会产生比平素多5~6万倍的电磁波。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约有3%~5%的人会患上电磁波敏感症。有专家提醒,电磁波与塑化剂都属于2B级(致癌物等级)可能致癌物,应尽量远离。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第十九条指出,“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接触辐射,但不用谈‘核’色变。”高铁、手机、电视机、打印机、路由器等电磁辐射量都在国家安全限值标准以内,辐射的剂量符合安全标准,没那么可怕,大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穿戴整齐走在明媚的阳光下,所受到的电磁波辐射能量强度,是全身赤裸紧紧依偎着一部手机入睡时的60倍,所以手机产生的辐射微不足道。
2.医学设备
还有不少人担心医院的物理检查,如B超、X光、CT、磁共振成像等,担忧产生的辐射对身体造成伤害。有人甚至说,“做一次X光检查带来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坐飞机飞行2万公里。”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B超是两个维度的超声信息,不含任何辐射;磁共振检查不使用X射线,因此也没有辐射。排除了这两项,主要就剩下CT检查了。
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但只有人体接受的剂量和时间超出一定的值,才会对机体产生损害。CT检查给人带来的X光照射剂量约在几个毫希沃特(辐射剂量单位),这一剂量与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辐射量相当,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患者可根据病情科学控制CT检查的量,每年可不超过2次。
医学设备产生的辐射的风险系数都有严格规定和说明,都在安全范围之内,不必过分担心辐射过量。
3.安检仪器
机场、火车站、地铁站以及一些要害部门如法院等,都设有安检仪器。有的乘客还没等行李包过完安检仪器,就急着伸手去拿。有人认为这是很危险的——其内部辐射量很大。其实,这种说法有点夸张,X光安检仪和医用X射线诊断仪一样,都是通过用X光照射获得检测物的内部图像,但其辐射剂量要远远小于医用X光。举个夸张的例子,就是把人放进机场、火车站使用的X光安检仪里,要扫描大约100次才能达到一次胸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其影响微不足道。
4.家用电器
现在家用电器越来越多,谁家都不止一件。那么,单个电器辐射不超标,多个电器在家中或者办公室内同时使用,是否会造成辐射叠加、产生安全风险呢?
专家提醒,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能量越大。目前使用的家用电器都是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辐射量都较微弱;而且每件电器的辐射值也都不一样,测量的总量不能简单地叠加,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也不是这样叠加的。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认为,同时使用不同家用电器或通讯器材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危害人体健康。
5.信号站、变电站
家用电器、医疗仪器不用担心了,那么,一些大型设备如电信公司的信号发射基站、电力公司的变电站等,会不会产生对健康有害的辐射呢?
按照国家规定,电信、电力设施建设必须执行国家电磁环境控制标准,办理环评手续。必须对电磁辐射状况检测,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公民及其他组织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以向环保部门投诉,环保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检测,并公布结果。
实际上,无线电基站所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同样属于低能量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影响不大。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研究文献显示这类辐射对健康造成多大危害。我们不妨以香港为例,香港地域狭窄,人口稠密、建筑密集,高压线缆、发射基站、变电站等设备不得不靠近居民住所运转。但香港并没有出现各种癌症高发状况,香港人均寿命超过以世界最长寿闻名的日本,是亚洲最长寿的城市。
6.高铁辐射
有人担心高铁辐射会对乘客和沿途居民健康造成影响,高铁的辐射属于低频电磁感应,最大辐射值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指导准则中的限定标准,乘客以及沿线居民在高铁内外受到的辐射很小。
专家告诉我们,包括电磁辐射在内的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物理性状,对人体危害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我国有一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只要实际测量得到的辐射强度在暴露限值范围之内,就是安全的。
防辐射产品别盲目迷信
针对辐射有害的种种说法,商人们很快应时推出了防辐射化妆品、防辐射背心等。还有,在某些人口中,仙人球、龙舌兰被认为是办公室里的“防辐利器”。
然而,市面上各种防辐射产品大都没什么科学依据,很多说法荒谬,纯粹是商业营销噱头。防辐射背心并不能防辐射,只有铅服能阻隔辐射,但在办公室以及家中使用笨重的铅服显然不合适。
大多数专家并不反對采取合理的防辐射措施,但反对将辐射妖魔化。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电磁波对人体有多大的害处,但还是可以把电磁波降至较低水平。比如,使用手机时,可以用长线耳机;睡觉时不放在头旁边,这样就可以降低辐射水平。使用其他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等,距离其1米以外就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