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意义
1.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依靠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推动,创新创业人才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带动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2.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高校培养方案,实行人才供给侧改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通过培养创新創业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就业前景好也为民办高校的招生进行了宣传,提高了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培養创新创业人才是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力措施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走在社会的前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首先应具备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敢于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通过问卷调查,66.07%的大学生表明知道有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但未进行深入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81.41%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直接就业,只有3.48%的学生选择直接创业,92.45%的学生表明在校期间没有参加过类似创新创业的比赛。这些数据均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淡薄。虽然52.76%的学生认同大学生创业,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仍需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仍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储备。然而,目前英语专业教师在创业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大部分教师没有在企业里工作的经历,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行等不了解,因此只能照本宣科,一方面不能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另一方面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部分高校聘请了专家开展讲座,或对一些青年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但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体系。
3.实践基地缺乏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将理论和实践联系一起。目前英语专业实践基地较少,大多都是学校,学生只能提高师范技能,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和对企业管理的认识。调查中显示,83.21%的学生认为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然而英语专业的实践基地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形成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协同创新。
三、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1.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顶层设计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宏观的指导和依据,为不断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现订单式培养。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但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公选课,普及“双创”政策,营造“双创”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双创”的认识和热情,而且学生还可以申报创新创业训练书,其创新创业的成果作为考核的结果,实行学分转换,在制度上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第二,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网络资源的发展,目前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不断发展,为大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可借用网络平台,邀请专业教师和翻译、外资合作企业的资深专家进行讲学,推出微课等形式,开设创新创业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源,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民办高校应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
英语专业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平台,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实现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还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构建校外实践基地。英语专业可与一些外资企业、翻译公司等建立合作平台,输送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企业管理等一些方面的知识,为今后开展创新创业做好准备。高校也可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健全师资队伍,构建“双导师”制
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民办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先要健全师资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英语专业可鼓励本专业教师考取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指导。高校应建立“双导师”制,校内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授,校外实践基地聘请资深的企业管理人员指导,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优势条件,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等全方位的指导。
4.开展“第二课堂”,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依托于课堂讲学,而且能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高校可充分利用创业竞赛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训练、“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参加比赛,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政策和相关知识,以赛促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民办高校,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及国家做出贡献。为提高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应以顶层设计为着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度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依托,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以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建惠.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探析[J].陕西高教,2016(12):32-33.
[2]黄晋太.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M]. 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1.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依靠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推动,创新创业人才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带动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2.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高校培养方案,实行人才供给侧改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通过培养创新創业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就业前景好也为民办高校的招生进行了宣传,提高了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培養创新创业人才是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力措施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走在社会的前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首先应具备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敢于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通过问卷调查,66.07%的大学生表明知道有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但未进行深入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81.41%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直接就业,只有3.48%的学生选择直接创业,92.45%的学生表明在校期间没有参加过类似创新创业的比赛。这些数据均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淡薄。虽然52.76%的学生认同大学生创业,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仍需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仍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储备。然而,目前英语专业教师在创业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大部分教师没有在企业里工作的经历,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行等不了解,因此只能照本宣科,一方面不能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另一方面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部分高校聘请了专家开展讲座,或对一些青年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但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体系。
3.实践基地缺乏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将理论和实践联系一起。目前英语专业实践基地较少,大多都是学校,学生只能提高师范技能,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和对企业管理的认识。调查中显示,83.21%的学生认为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然而英语专业的实践基地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形成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协同创新。
三、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1.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顶层设计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宏观的指导和依据,为不断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现订单式培养。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但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公选课,普及“双创”政策,营造“双创”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双创”的认识和热情,而且学生还可以申报创新创业训练书,其创新创业的成果作为考核的结果,实行学分转换,在制度上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第二,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网络资源的发展,目前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不断发展,为大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可借用网络平台,邀请专业教师和翻译、外资合作企业的资深专家进行讲学,推出微课等形式,开设创新创业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源,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民办高校应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
英语专业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平台,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实现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还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构建校外实践基地。英语专业可与一些外资企业、翻译公司等建立合作平台,输送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企业管理等一些方面的知识,为今后开展创新创业做好准备。高校也可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健全师资队伍,构建“双导师”制
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民办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先要健全师资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英语专业可鼓励本专业教师考取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指导。高校应建立“双导师”制,校内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授,校外实践基地聘请资深的企业管理人员指导,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优势条件,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等全方位的指导。
4.开展“第二课堂”,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依托于课堂讲学,而且能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高校可充分利用创业竞赛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训练、“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参加比赛,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政策和相关知识,以赛促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民办高校,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及国家做出贡献。为提高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应以顶层设计为着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度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依托,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以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建惠.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探析[J].陕西高教,2016(12):32-33.
[2]黄晋太.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M]. 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