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是基础能力。有人形象地将“听、说、读、写”比做语文的四条腿,我认为是非常逼真的。听话能力是重中之重,是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的第一步。
关键词:写作 基础 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小学语文课是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是基础能力。有人形象地将“听、说、读、写”比做语文的四条腿,我认为是非常逼真的。听话能力是重中之重,是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的第一步。如果在起始阶段没有养成细心倾听、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就如空中楼阁。因而本人在小学一年级起,就十分重视听的先导功能。在学拼音时,首先让学生辩音、听写音近字母、听录音、增强语感、矫正语调;其次,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观察某一特定的事物,快速形成说话思路,组织内部语言。通过以上不间断的练习,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了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流畅性。
听与说具有读与写不可替代的交际功能。“会说”已成为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只有先做到出口成章才能做到下笔成文。可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不容忽视。从小学低年级起,教材就安排看图说话。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考试这个无形指挥棒的需要,导致教师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轻描淡写。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教材”只是个例子,这话说得高明极了!学语文是要通过例子的举一反三,形成读写能力,而不能停留在对例子的记忆上。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寻找学生说话的切入点,营造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氛围。从转述一句话开始,从看一幅图说起,不拘小节,教给学生看图方法、说话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就让学生进行重点段的复述练习,再说出通过学习本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及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教学《燕子飞回来了》一课时,最后一段写到“……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呀!”我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句,要求学生说自己家乡的变化,他们个个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这样使学生有例可仿,有物可视,有话可说,既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效训练了思维,训练了语言,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锻炼了说话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句话就十分深刻地导出了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分析为核心”,千篇一律,教师喋喋不休的提问和讲解挤占了学生读书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更有甚者,观摩课、公开课也听不到片言只语的朗读声,这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领会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示出学生“读——悟——运用”的学习过程,因而本人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学习课文时,首先读准字音,认准字词,熟读课文。2.结合插图分自然段再读。图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直观学具,在课堂上通过“画一画”、“学一学”、“模仿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文,谁能说说讲的是什么事?哪幅图片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喜欢“谁”,而且要说说为什么。能画出来吗?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画小白兔,有的画小灰兔;有的说小白兔聪明、勤快,有的说小白兔长得可爱,也有的说小白兔助人为乐,给老山羊送白菜,还有的说,小灰兔好吃懒做。这样,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读起了课文——“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从而得出了“无论干什么,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只靠别人”的道理。3.抓“实”生字教学。用换偏旁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扩词、说话能力。如:在教学生字“跟”时,就可换出“很、恨、根”,并分别组词,再造句。并通过谁造的句好,老师就会写到黑板上,这样促使他们主动地去阅读,去查字典,自然地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听话,说话,阅读”是文字表达的积累过程,写作是文字表达的体现过程。常听老师们一谈起批改作文就牢骚满腹:“错别字满篇,病句一连串,真让人无法改。”对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思考,这是为什么?也很少有人问自己在语文课上干什么?从理论的角度讲,谁都会说:“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却在具体实践中要么顾此失彼,要么就是用论文骗上级,用教案哄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必须从写一个完整句做起,从写一段话练起,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从某种角度讲,教师的上课也如同演员上台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咀嚼,教师必须记牢这样一句话:“辛苦在课外,享受在课内。”慎重对待每一堂语文课,循序渐进,综合运用在听话、说话、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技能。因而我在这方面的体会是:开好头,从孩子进入语文课堂的第一天起,对他们每一句词不达意的话,教师都要耐心地指导,循循善诱,尤其在农村小学常听到将“不知道”说成“知不道”,将“吃饭”说成“饭吃来”等等,若不及时纠正,便是今后作文的“病句”。
学生想象贫乏,思路不畅,在学习中必然缺少独立见解。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怎样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呢?
想象以必要的感知材料为依据,因此,教师可提供画面、景物、音乐、文字等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就物抒情,由情入境,能产生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分析事因、推断结果,启发学生合理想象。如续编故事,或提供故事的结局,启发学生想象故事的起因和情节,或变换角度改编故事,这些都能在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符合现实的想象。自由选词说话,创造性的独立编、讲故事,也可启发创造想象。
总之,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语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语文,赋予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以求得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写作 基础 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小学语文课是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是基础能力。有人形象地将“听、说、读、写”比做语文的四条腿,我认为是非常逼真的。听话能力是重中之重,是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的第一步。如果在起始阶段没有养成细心倾听、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就如空中楼阁。因而本人在小学一年级起,就十分重视听的先导功能。在学拼音时,首先让学生辩音、听写音近字母、听录音、增强语感、矫正语调;其次,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观察某一特定的事物,快速形成说话思路,组织内部语言。通过以上不间断的练习,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了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流畅性。
听与说具有读与写不可替代的交际功能。“会说”已成为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只有先做到出口成章才能做到下笔成文。可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不容忽视。从小学低年级起,教材就安排看图说话。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考试这个无形指挥棒的需要,导致教师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轻描淡写。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教材”只是个例子,这话说得高明极了!学语文是要通过例子的举一反三,形成读写能力,而不能停留在对例子的记忆上。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寻找学生说话的切入点,营造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氛围。从转述一句话开始,从看一幅图说起,不拘小节,教给学生看图方法、说话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就让学生进行重点段的复述练习,再说出通过学习本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及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教学《燕子飞回来了》一课时,最后一段写到“……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呀!”我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句,要求学生说自己家乡的变化,他们个个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这样使学生有例可仿,有物可视,有话可说,既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效训练了思维,训练了语言,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锻炼了说话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句话就十分深刻地导出了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分析为核心”,千篇一律,教师喋喋不休的提问和讲解挤占了学生读书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更有甚者,观摩课、公开课也听不到片言只语的朗读声,这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领会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示出学生“读——悟——运用”的学习过程,因而本人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学习课文时,首先读准字音,认准字词,熟读课文。2.结合插图分自然段再读。图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直观学具,在课堂上通过“画一画”、“学一学”、“模仿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文,谁能说说讲的是什么事?哪幅图片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喜欢“谁”,而且要说说为什么。能画出来吗?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画小白兔,有的画小灰兔;有的说小白兔聪明、勤快,有的说小白兔长得可爱,也有的说小白兔助人为乐,给老山羊送白菜,还有的说,小灰兔好吃懒做。这样,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读起了课文——“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从而得出了“无论干什么,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只靠别人”的道理。3.抓“实”生字教学。用换偏旁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扩词、说话能力。如:在教学生字“跟”时,就可换出“很、恨、根”,并分别组词,再造句。并通过谁造的句好,老师就会写到黑板上,这样促使他们主动地去阅读,去查字典,自然地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听话,说话,阅读”是文字表达的积累过程,写作是文字表达的体现过程。常听老师们一谈起批改作文就牢骚满腹:“错别字满篇,病句一连串,真让人无法改。”对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思考,这是为什么?也很少有人问自己在语文课上干什么?从理论的角度讲,谁都会说:“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却在具体实践中要么顾此失彼,要么就是用论文骗上级,用教案哄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必须从写一个完整句做起,从写一段话练起,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从某种角度讲,教师的上课也如同演员上台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咀嚼,教师必须记牢这样一句话:“辛苦在课外,享受在课内。”慎重对待每一堂语文课,循序渐进,综合运用在听话、说话、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技能。因而我在这方面的体会是:开好头,从孩子进入语文课堂的第一天起,对他们每一句词不达意的话,教师都要耐心地指导,循循善诱,尤其在农村小学常听到将“不知道”说成“知不道”,将“吃饭”说成“饭吃来”等等,若不及时纠正,便是今后作文的“病句”。
学生想象贫乏,思路不畅,在学习中必然缺少独立见解。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怎样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呢?
想象以必要的感知材料为依据,因此,教师可提供画面、景物、音乐、文字等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就物抒情,由情入境,能产生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分析事因、推断结果,启发学生合理想象。如续编故事,或提供故事的结局,启发学生想象故事的起因和情节,或变换角度改编故事,这些都能在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符合现实的想象。自由选词说话,创造性的独立编、讲故事,也可启发创造想象。
总之,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语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语文,赋予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以求得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