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独特路径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李路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以阶层结构的变革为例。30年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特征:第一,阶层化的趋势。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结构化或者阶层化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显著,“新阶级”、中产阶级、再分配者、直接生产者、单位分层等等概念都是对这种阶层化现状和趋势的反映。第二,国家权力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消灭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市场制度,国家、特别是中央政府高度控制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资源和机会,并在整个社会中进行分配,这种等级或阶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阶层结构。第三,社会不平等程度较小。
  毫无疑问,“市场化”是人们最常用来描绘中国30年来的变革的一个中心概念,即:所谓转型社会或转型的过程,其核心是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化转型所具有的社会结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新的社会资源和结构的形成。正如“市场转型”理论所强调的,在一个经历着市场取向转型的社会中,新的经济整合机制的引入,不仅构成了新阶层产生的社会基础,而且导致社会分层新机制的出现。例如,私营企业家阶层的崛起,中间阶层或“白领”阶层的形成。一般认为,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状,但目前我国社会还是金字塔型,与橄榄型结构的形成还有相当距离。
  其二,不平等叠加。在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初期,市场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平等化效应。但是,随着市场机制逐渐成为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分配的主要机制后,市场化过程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也逐渐成为主要的不平等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转型社会混合体制的特征,两种体制中所含有的不平等机制在当前中国社会中被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分化。
  其三,市场化机制取代再分配机制。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市场机制或者经济因素也成为了社会分层的主要机制,至少成为了与政治因素比肩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随着市场化的发展,除了经济因素的影响力上升外,家庭背景的影响力也有显著上升,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般要素,在改革前后都保持着显著的影响。
其他文献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对中国的企业发展有信心,因而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有信心。信心来自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自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出台的正确措施。  当前,这场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以沉重打击,而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却表现抢眼,信心坚定。这不仅是因为三十年的改革实践为应对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
期刊
评述由头 新官上任,总让人们充满诸多期待。对于新官自身来说,也希望自己能够大有作为,带来一番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于是,新官上任要烧出“三把火”,从古至今似乎成了惯例。然而,近期一些履新官员却对此观点提出异议,认为要谨防“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百姓的期待和地方发展的需要,上任新官究竟该不该烧“三把火”?又该如何“烧”?值得探讨。    “三把火”重在为谁而“烧”    “新官上任三把火”有深刻的人性渊
期刊
阅读提示  金融危机自爆发以来,公众对危机的来龙去脉、发展走势、影响及应对等表现出了极大关注。此前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金融危机离自己很近。  经济发展形势扑朔迷离,普通群众想搞清楚但往往又难以搞清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愿意听到来自专家学者的声音。专家学者拥有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为公众答疑解惑、创新理论等无疑是专家学者的责任。在金融危机这样的重
期刊
理论是政府发展经济和国家管理的依据,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经济学的理论问题有严重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没有追根溯源的理论,就不能提供系统整体的科学指导。国家上层建筑的政府管理者,使用有局限性的理论发挥主观能动性,驾驭经济发展和国家管理,在经济发展进入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必然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周期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也只能根据实践的具体状况,采取临时应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期刊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而不是一种政治过程  我们通常把民主与集中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样一种“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民主与集中是同一个政治过程中两个各不相同而又不可或缺的环节。可见,民主与集中作为两个环节,是从政治过程的意义上说的。但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而不是一种政治过程。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指的是“人民的统治”。任何一种
期刊
落实胡锦涛同志强调的“不折腾”,尤其要以良好的用人导向来消除领导干部心浮气躁、爱“折腾”的思想,更加注重和反映那些着眼于长远、善打基础的“隐性”政绩    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领导干部心态浮躁而表现出的“折腾”问题,不是今而有之,也不会远而失之,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些领导干部爱“折腾”尤其是“瞎折腾”的表现与根源    领导
期刊
课题组将“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第二稿)”提交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组,8月6日,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三次“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专家座谈会。来自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12位知名专家参加座谈并做主题发言,人民日报社报刊管理部主任余清楚、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张首映出席,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主持座谈会。  与会专家就具体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课
期刊
改革30年来,涌现了一批“改革型”干部,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动真碰硬加快发展,不惜牺牲“政治前途”,真抓实干,负重奋进。诸如吕日周、陈光、仇和等等。他们与所谓“折腾型”干部的本质区别在哪?  出发点不同。“折腾型”干部为了自己的私利、仕途、政绩而“拍脑袋”、瞎折腾;“改革型”干部为了民众利益而改革创新。两者虽然有些不好区分,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心里有杠秤。关键是最大程度地落实民众的知情权、参
期刊
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郑杭生:1978年至今,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的相应变化与调整,是社会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国英:综观中国30年改革和发展,有两条最基本的经验值得重视。一是经济改革坚持了市场化方向,使中国经济有了活力;二是经济发展沟通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如果要检讨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教训,也可以从这两方面看:一是市场化改革的阻力还没有得到有效清除,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不健全;二是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城乡社会经济体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