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探索。以问题及解决为主线进行教学,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以获得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导学;模式建构
核心素养体现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及核心素养怎么有效落地,本文对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问题导学的环境创设
(一)、创设自由、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
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为了让学生大胆质疑,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和师生情感态度是教育环境的核心。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使学生敢于质疑、发言、交流互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改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引导聚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自学、互学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强化相关知识储备
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是问题导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一定的问题设计技巧,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技巧的相关培训。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问题导学才能顺利有序的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有效,从而避免虚假的问题导学。
二、问题導学的模式建构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问
创设问题情景,发现、分析、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在化学教学中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比如,电解原理的教学,溶液里所起的变化,学生根本看不见。为了探索电解原理,我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通电前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2.通电后又是如何运动的?3.如何判断两极产物?4.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总结,然后实验验证。学生不但掌握了电解CuCl2溶液的原理,而且还可以触类旁通。
创设相关情景,提出问题,总结归纳,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形成规律,体现了化学学习的方法。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技能有独特之处。
同时,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不过多设置对学生解题思路具有干预性的信息,目的让学生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问题:你认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包括 ,在相同温度下,1mol气态水生成液体水放热44kJ,请解释原因: 。让学生大胆说出其认为可能的原因和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对问题进行设置,既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知识,又使学生培养了多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作了铺垫。
问题要在情境中产生,并促使学生以情境的形式来解决问题,问题设计要有梯度,从熟悉情境出发,逐步过渡到陌生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旧知识,从而学习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指导问题探究—解问
高中的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时不应把学生“放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指导,如:何时对问题自主探究?何时对问题合作探究?如何对问题进行探究?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都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应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问题:升高温度时,可逆的放热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变 ,正反应速率变 。(填大或小)。学生争论的焦点是升温时,放热反应的升温变化和平衡移动的因果关系。平衡移动的方向––逆向移动,在讨论中已经成了判定两个速率变化的根据。一种意见认为:平衡逆向移动说明v正 (三)、延伸拓展—生问
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追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较难问题进行层层分解,在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解决整个问题。让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层层深入,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新的问题,引入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使“问题”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简单知识延伸到较难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从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往往学生不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下列问题: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下列事实1.醋酸溶液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可以减小放出氢气的速率;2.实验室可用在NaOH固体滴加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上述问题,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得以深化,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对于“问题导学”,教师还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得探索,使“问题导学”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 高 青,《余文森教授谈“学讲计划”与“核心素养”》 ,《徐州教育科研》,2017(3):4—6.
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 李顺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导学;模式建构
核心素养体现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及核心素养怎么有效落地,本文对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问题导学的环境创设
(一)、创设自由、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
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为了让学生大胆质疑,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和师生情感态度是教育环境的核心。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使学生敢于质疑、发言、交流互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改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引导聚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自学、互学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强化相关知识储备
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是问题导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一定的问题设计技巧,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技巧的相关培训。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问题导学才能顺利有序的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有效,从而避免虚假的问题导学。
二、问题導学的模式建构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问
创设问题情景,发现、分析、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在化学教学中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比如,电解原理的教学,溶液里所起的变化,学生根本看不见。为了探索电解原理,我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通电前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2.通电后又是如何运动的?3.如何判断两极产物?4.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总结,然后实验验证。学生不但掌握了电解CuCl2溶液的原理,而且还可以触类旁通。
创设相关情景,提出问题,总结归纳,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形成规律,体现了化学学习的方法。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技能有独特之处。
同时,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不过多设置对学生解题思路具有干预性的信息,目的让学生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问题:你认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包括 ,在相同温度下,1mol气态水生成液体水放热44kJ,请解释原因: 。让学生大胆说出其认为可能的原因和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对问题进行设置,既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知识,又使学生培养了多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作了铺垫。
问题要在情境中产生,并促使学生以情境的形式来解决问题,问题设计要有梯度,从熟悉情境出发,逐步过渡到陌生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旧知识,从而学习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指导问题探究—解问
高中的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时不应把学生“放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指导,如:何时对问题自主探究?何时对问题合作探究?如何对问题进行探究?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都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应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问题:升高温度时,可逆的放热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变 ,正反应速率变 。(填大或小)。学生争论的焦点是升温时,放热反应的升温变化和平衡移动的因果关系。平衡移动的方向––逆向移动,在讨论中已经成了判定两个速率变化的根据。一种意见认为:平衡逆向移动说明v正
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追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较难问题进行层层分解,在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解决整个问题。让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层层深入,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新的问题,引入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使“问题”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简单知识延伸到较难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从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往往学生不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下列问题: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下列事实1.醋酸溶液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可以减小放出氢气的速率;2.实验室可用在NaOH固体滴加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上述问题,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得以深化,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对于“问题导学”,教师还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得探索,使“问题导学”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 高 青,《余文森教授谈“学讲计划”与“核心素养”》 ,《徐州教育科研》,2017(3):4—6.
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 李顺